
圖中所顯示的是一方白芙蓉印章。
芙蓉石產于距壽山村東南八公里的月洋山(又名加良山)。優質的多與堅硬的圍巖共生,其中粘巖的多為結晶體,質地更佳。芙蓉石肌理中常插砂塊、砂紋,分布很隨意,沒有規律,所以能切成印材,或塊頭大的優質芙蓉石,得之不易。明末清初,芙蓉石初產,并沒引起社會重視。乾隆年間才聞名遐邇。芙蓉石以白色為典型,其他有黃,紅等色。白色者名“白芙蓉”,自清初始就備受文人贊賞,清人郭柏蒼《閩產錄異》更說:“芙蓉石似白玉而純粹,玉不受刀,遜于芙蓉也!”所以,芙蓉石向以似玉菲玉而聞名天下,并與“石中之王”的田黃石一起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為皇家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