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化雞血石從地質學和工藝學的角度,按照不同質地,成分、透明度、光澤度和硬度等因素進行劃分,可分為凍地、軟地、剛地、硬地四大類。這塊“藕粉凍”屬“凍地”一類。
凍地雞血石的主要成分是展砂、地開石和高嶺石,有臘狀光澤,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2-3級。雞血石的不少名品、珍品其實都是這種質地,所以它們基本上都歸在“凍地雞血”一類。凍地雞血石作為雞血石中的精英,歷來是人們重點開采和收藏,追求的目標。

圖中另一枚昌化“劉關張”雞血陳山農款方章,2.3*2.35*6.1厘米。“劉關張”—昌化雞血石老坑中的著名品種,它是根據《三國演義》戲中,劉備的白臉、關羽的紅臉和張飛的黑臉,以這三個人物的姓氏指代印石上白紅黑三種天然色彩而命名的。這枚昌化雞血石印章,白、紅、黑三色鮮明而無其他任何雜色。雜質或釘*,所以輝映奪目,更顯艷麗。“劉關張”雞血石本身顯示一副美麗的天然圖畫,所以做成印章多不加雕刻、印鈕之類,以素凈鮮亮為范。同時,中國的印章,講究規矩,不規矩就“不成方圓”,這枚印章的印面也因此正正方方,長短適度,無論作收藏印,作書畫印,品相材質俱佳。值得注意的是該印章還有晚清至民國初期寧波地區篆刻名家陳山農*的兩句面印,兩面皆白文,合古意古法。印文為“先勞無倦”四字兩排和“啟章錢氏吟蓮館主保壽校藏圖籍印”三字五排多字印,邊款為山農仿漢單刀楷書,亦見功力,為該章的收藏更增加了一份情趣。

在印石界、“地子”與“地張”是常用的專業名詞。
“地子”是指印石上人為的花紋或文字的襯托面,也指所有天然花紋的襯托面。人為花紋或文字的“地子”,有的表現比較平展,甚至雕琢成均勻細小的麻點或波紋、人字紋等,所以看上去賞心悅目。
“地張”是指整塊石料質地的里里外外色澤的布列狀況。石料質地有半透明(或微透明)與不透明、細膩與粗糙、凝結與堅脆、剛與韌之分。半透明(或微透明)的印石又有凍石、非凍石之別。如果石料本身不透明,色澤單一、呆滯,這種“地張”很僵板,有的石料雖不透明,色澤單一,但比較張揚,或天然花紋的色彩比較鮮艷(列如20世紀90年代北方發掘的新穎印石),也會比較討人喜歡。半透明(或微透明)的石料。“地張”往往脈絡飛動,很有靈氣。有的雖然色彩單一。但是色澤濃淡的過渡非常自然,顯得文靜。“凍石”是其中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