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未都談到,一般來說,在漢代我們開始應用茶葉,唐代開始程式化,有了較完備的技術,這些技術在《茶經》中有準確的描述。唐代飲茶主要特點是茶葉和茶湯一起飲下,并且加佐料,如鹽、姜,就像喝“菜粥”。因此唐代飲茶習慣和我們今天完全不同。到了宋代,有了改良式的變化,強調喝純茶,不再加作料,也開始“斗茶”。到了元代,在文化的碰撞中,飲茶習慣就變得非常簡化。明初以政令形式廢團改散,把宋代的團茶形式改成散茶。茶葉迅速在民間普及。我國茶稅一直征收到1953年,茶葉的重稅才取消。馬未都說道:“茶影響了整個世界。今天,世界三大飲料,茶為首。別看英國人、法國人現在喝下午茶,四百年前他們不知喝茶為何物,是我們教給他們的。”
另據介紹,該系列九把茶壺形態、功能各異。以全竹制榫卯結構,外箱內匣。后刻“盃 淨 茶 香 厚 待 幽 品 客”九字。九字每字九畫,無論縱向或橫向,念起來都像一句流暢的詩文,其創意來源于華夏北方的傳統民俗《九九消寒圖》。石大宇與馬未都皆為愛茶之人,對品茗及茶器頗有鉆研,此次合制“觀復九宮壺”,希望將中國茶文化、竹文化與當代精湛工藝與設計相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