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互聯網已經不再只是個信息傳遞和交匯的虛擬空間,而是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具有互動功能的平臺。這個平臺的交互作用是改變了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在亞馬遜網上購買我們喜歡的書籍、我們可以使用滴滴打車方便快捷的出行,我們可以使用大眾點評就能找到離你最近或者你最滿意的餐廳,當然我們也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上淘寶網買到想買的各種日常用品。互聯網已經具有了感知度,因為它不僅了解我們的需求,而且還能夠想方設法的滿足我們的需求。而需求就伴隨著創新,有創新就有了不同行業行業之間融合和相加的可能。
藝術+互聯網改變傳統交易模式
時下互聯網既然能夠已經改變了人與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也在改變傳統的藝術行業。具體到藝術品市場,藝術+互聯網的效應初顯,藝術品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展示,交易或者拍賣,藝術與互聯網的相加效應正在對傳統的藝術品交易渠道如畫廊、拍賣和藝術博覽會帶來沖擊和改變,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藝術品電商正在架起藝術品與收藏者之間新的橋梁。英國希斯科保險公司在2014年發布了藝術品網上交易報告,該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藝術品在線交易的市場交易額有15.7億美元,根據19%的年增長率計算,預估到2018年全球藝術品網上交易規模將會達到37.6億美元。此外,早在2008年,國外就出現了虛擬的藝術品博覽會(VIP Art Fair),虛擬藝術博覽會將畫廊通過網絡展示,藏家可以與畫廊直接交流,詢價或者向畫廊咨詢代理的藝術家的作品。對畫廊而言,他們不用支付較高的展位費,藏家也不需要大費周章的飛往每一個舉辦博覽會的城市。一切都可以在網上完成,只要你身邊有一臺電腦,并且更酷的是,畫廊均24小時在線,可以隨時隨地的回答藏家的問題。而利用藝術+互聯網最為迅速和最有實際商業價值的當屬藝術品拍賣行業。例如全球藝術品拍賣巨頭佳士得拍賣公司從2006年開始引入在線拍賣,在移動終端上Iphone和Ipad上進行在線拍賣。佳士得還引入了在線“時時競拍”(Christie’s LIVE™),2007至2012年佳士得在線競拍的業務額從15%增長到了25%。2014年佳士得拍賣公司網上拍賣業務的成交額達2140萬英鎊,同比增長54%。蘇富比拍賣公司2014年有25%的買家來自互聯網,而互聯網買家的數量也較去年上漲了20%。2014年7月14日,蘇富比宣布與全球電商領域巨頭eBay合作,將創建一個可以瀏覽、購買藝術品、古董以及其他收藏品的網絡平臺。
藝術+互聯網正在成為繼畫廊、拍賣和藝術品博覽會之外又一個新的交易平臺。在國內,2013年開始,藝術品電商迎來第二次發展高潮,2014年我國藝術品網上交易發展活躍,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國內藝術品網上交易額達45億元,同比增長50%。藝術品通過在線交易降低了購買者的交易成本,簡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藝術品的交易效率,豐富了藝術市場的參與主體,加速了藝術品消費時代的到來。
藝術+旅游豐富生活方式
知識通常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來源于書本的知識,另一種則來自行萬里路的見識。這兩者同樣重要。而近年來隨著人均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旅游尤其是出國旅游正在成為很多人和家庭的一項日常開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正在成為很多人新的生活方式。我們之所以向往出國旅行不僅想領略異域風光,其實更為深層的愿望則是需要豐富自己的生命體驗。旅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需求。在我們在國外瘋狂掃貨之后,這種淺層次的消費必然會轉向我們對于其它國家文化和藝術消費。而如果想了解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城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看這個國家或者這個城市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因為在博物館和美術館中見到的藝術品是文明的實物遺存,也能夠反應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水準。也正是順應很多旅游者對于文化藝術的需求,有的旅游公司已經推出了特定旅游線路的藝術之旅。顧名思義,“藝術之旅”就是旅游的主題,而旅游就是為了欣賞藝術、親身體驗各種藝術現場,感受藝術和文化的魅力。藝術之旅為了提高吸引力,采取了邀請藝術業內的知名專家帶隊的模式,使得參與者在進行藝術之旅的行程中還能夠學到很多關于藝術的知識。這種方式可謂是定制式的服務,也將成為旅游公司未來業務新的增長點。凱撒旅游自2012年邀請中央美術學院的趙力教授作為專業導師組織了去瑞士參觀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看威尼斯雙年展、參觀紐約亞洲藝術周、參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等共計三次的藝術之旅。此外,很多專業機構利用自己在國外藝術圈和藝術行業的人脈優勢組織了更為專業的藝術之旅,例如中央美術學院的藝術市場研究中心與德國Artgate機構合作推出的藝術管理之旅和收藏家的藝術之旅,這兩種類型的藝術之旅主要帶領學員到柏林和杜塞爾多夫兩地重要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以及重要的畫廊和企業收藏進行實地授課和走訪,并且邀請這些機構的專家和學者對學員講解德國的藝術機構如何做藝術管理。收藏家之旅是直接去到德國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的家中做客,使參與者實地體驗藝術品收藏的樂趣。這兩種都是藝術之旅的新方式。
藝術+教育改變教育模式
藝術和教育的聯姻最有基礎。目前,在線教育已經是大勢所趨,一臺電腦甚至一部手機都能成為了解藝術的窗口。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的一則新聞就是一位名叫薩爾曼·可汗的年輕人顛覆了美國的教育業,他開始為了輔導自己的侄女的數學只能通過互聯網給他的侄女納迪亞授課,之后有越來越多的人找可汗給自己的孩子教數學,可汗也覺得應該提高效率,之后通過自己錄制教學視頻開始授課。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拾,他只做了4800個視頻,把從小學數學到高中的微積分再到大學的高等數學講了個遍。視頻在網上獲得了極大成功。目前,在美國甚至有2萬多所學校上數學課只放可汗的教學視頻。他顛覆了美國的傳統教育,比爾·蓋茨也成為了他的粉絲。但他拒絕將課程做成收費模式,而是維持免費模式。目前這個在線課程中也包含了藝術課程。而早幾年在國內風行過的網易公開課也有國外多所名校的藝術教育課程。在國內,藝術+教育還衍生出了眾多的類型,例如專注于兒童美術教育機構在蓬勃發展,同時針對成人的繪畫基礎興趣教育也正成流行,也出現了像元培學堂這樣類似于傳統學堂的私塾化的生活美學教育機構。
在互聯網時代,藝術正以其強大的包容性和互融性主動擁抱其它行業,傳統認知中的藝術的范圍和外延在21世紀必定會有無限的可能性。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