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鐵林、呂良偉、楊洪基合影 龔星 攝
上戲與世貿總會未來強強聯手
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常設板塊,創辦于2012年的“青年藝術創想周”秉承“開門辦節、開門辦學、文教結合、打造品牌”的理念,以豐富的藝術演出、展覽、講座,吸引了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的關注。今年,世貿聯合基金總會與上海戲劇學院成功主辦“青創周”大師課,更成為藝術家與文藝愛好者溝通心靈、建立友誼橋梁、傳承各民族優秀藝術的精彩舞臺。
在25日的發布會上,世貿聯合基金總會與上海戲劇學院宣布將以“傳承、創新、合作、發展”在未來五年展開密切合作,發揮世貿總會創意文化、公共外交、項目孵化、國際互聯網等方面的優勢,推出系列公益講座和青年培養計劃,打造文化藝術世界的“國際創客”,讓藝術與公益事業相扶與共,長久不落幕。
世貿總會行政議會主席陳晴表示,世貿總會一直視文藝繁榮發展為重要使命,設立了國際文化藝術院支持珍貴民族藝術的繼承和弘揚;堅持以科技創新促進文藝創新,設立了國際創客奇幻工作室充分挖掘文藝在形式和內容上的無限可能性;積極為文化國際交流搭建平臺,以文化為載體開展對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高級別公共外交活動;在國內外舉辦了多場藝術節,與韓國、美國合拍的電影項目已在運作中;視培養青年人才為重要責任,成立了IT明星孵化基地等多種方式為青年人才提供成長的平臺。
今年的“青創周”大師云集,除了當天獻上講座的楊洪基、張鐵林、呂良偉外,還邀請到亞洲音樂教父小室哲哉到滬演出。為此,主辦方特別為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及單位頒發“青年藝術創想周特別貢獻獎”,楊洪基、張鐵林、呂良偉、小室哲哉、田蔓莎、毛衛寧、偶像組合Luna、偶像組合7*3、偶像組合DELA、丌季松、日本駐上海領事館、日本CBC電視臺、TELEPLANNING、樂行青少年文體活動指導中心、上海海日宸宇形象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獲此殊榮。
楊洪基:樂聲中回憶“長江東逝水”
在昨天的大師課上,著名歌唱家楊洪基以《只要不懈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為題,回憶了自己半個多世紀的音樂追尋之旅。他坦言,從18歲考進大連歌舞團,到后來進入歌劇隊,并最終進入總政歌舞團,和老師的教導、自身的努力分不開。比如,在大連歌劇隊期間,非科班出身的他自學樂理,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把4冊的試唱從從第一首到最后一首都唱了,樂理作業都做了,我也沒有老師教,都是三年努力去學習的”。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的錄制故事中。楊洪基回憶說,當年作曲家谷建芬找了許多優秀的名家前來試音,自己也沒多少信心,“我也是臨時接到谷建芬老師的電話到錄音棚,那段時間我的嗓子也比較疲勞,我一唱這首歌,就說這個太難了,第一遍‘古今多少事’還唱破音了,我當時就想沒戲了”。沒想到,楊洪基的版本獲得了《三國演義》導演組的認可,之后他又和劉歡PK,拿下了演唱機會。如今談到這段往事,楊洪基也謙虛地表示,自己初中時代就熱愛《三國演義》,“應該說我不是臨時做的準備,是從我初中開始就準備了,《三國》一張嘴三國的情節就來了”。
說到高興處,楊洪基還大方亮嗓,自彈自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侯,又清唱了《三國演義》,讓現場的學子和文藝愛好者拍案叫好。隨后,更有音樂愛好者主動上前請纓:“楊老師,您能給我指點一下嗎?”對此,楊洪基也欣然接受,主動為粉絲伴奏,還在對方唱完后送上點評,贏得滿堂喝彩。
張鐵林:不能為娛樂大家降低水準
在“大師課”上,“皇阿瑪”專業戶張鐵林來了個“微服私訪”,為文藝愛好者和學生開展了一堂繪聲繪色的藝術教育課。“我演了將近3000集電視劇, 150部作品,演過50位左右的帝王將相。”回顧自己的藝術人生,張鐵林如數家珍,更直言不怕被定型。從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生到的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鐵林對學生的藝術教育頗有發言權,更大方分享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
在張鐵林看來,表演的核心在于把自己封閉在角色的喜怒哀樂中。“我們通常說觀眾欣賞作品,最愛看演員的表情,表情是什么?就是喜怒哀樂。一個人的表情無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代表生命體征的表情。它沒有具象的交流對象,是自己精神空間和心理空間想象的。另一種是有情緒性的表情。我曾經上過一節課,叫當眾孤獨。一個人在舞臺上要集中精力,疏忽和忘記有人在觀察你,所有的動作都要有非常確切的想象力。”
盡管是表演系出生,但張鐵林的愛好非常廣泛,更直言藝術專業是共同的。比如,對于表演專業的學生而言,戲劇與戲曲不分家。“我從來都不認為戲曲和戲劇有不同。我個人是演員出生,我認為中國人的表演是一種門類的表演藝術,脫離不了民族的生活特色和形態。這其中包含著文化傳承的元素,其中最精華的就是地方戲曲。學習表演的人如果對傳統的地方戲曲完全不了解,只能簡單去模仿生活狀態。”至于表演是應該配合商業要求還是個人風格的問題,張鐵林也作出解答:“這個世界不是真空的,是昧著良心向世界妥協,還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沒有市場?我覺得不能為了娛樂大家太降低自己的水平,應該駕著藝術的馬車,撒商業的傳單”。
呂良偉:表演應該打好基礎
從《上海灘》成名,著名演員呂良偉演繹過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25日他以《人生藝術與健康》為主題,在大師課上講述了自己從藝至今的心路歷程。
談到在無線藝人訓練班的時期,他直言當初的訓練讓自己受益匪淺,更鼓勵學子們,對熱愛的事業要不懈奮斗。他回憶說,自己和周潤發早在1979年的電視劇《網中人》中就合作過,當時身為訓練班第三期師兄的周潤發,對自己這個第六期的學弟幫助頗多,“那時候我演的是一個小角色,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停地探索前輩們的方法,怎么用一個小的角色來吸引導演下一次再用我。結果真的是因為這個小角色,引起監制的注意,覺得我有潛力,下一部戲《上海灘》立刻就找我了。其實我就是靠著這些小角色一步步進步的”。
而在被問到越來越多非科班演員進入娛樂圈的話題,呂良偉也鼓勵學子們,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現在很多演員是用錢包裝的,你能看到他們的風光、派頭,被人前呼后擁,但是當他們在表演過程中,根基是不穩的,人很高但是底沒打好”。他更感慨最近看到不少優秀的內地演員,比如此前熱播的《偽裝者》中的胡歌、靳東,就讓他印象深刻,“他們都演得特別好,但我覺得他們真的是經過系統訓練然后達到現在效果,所以年輕人來到戲劇學院,你們也是很好的機會,有機會接觸正統的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