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法過長,分兩部份拍照的,一部份是書法,一部份是題款,寬43厘米,書法部份長137厘米,題款部份長130厘米。經成都本地文物研究院及古玩實體店主等多個老師上手鑒定,除其中一個古玩實體店主認為是清代人臨摹馮承素的以外,其余老師一致綜合認定是宋代人臨摹馮承素的,依據是:1、材質為絹(準確說是宋錦,含銀的成份,加米漿、白善泥刷之,保證書寫流暢、滲墨快、防腐、持久);2、墨色、印泥符合宋代特征;3、臨摹的書法風格、筆痕等,與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臨摹王羲之《蘭亭序》僅存在很細微的差別(故宮那副,寬24.5厘米,書法部份長69.9厘米,故宮博物院自身文字批注“此書法定為馮承素臨摹不可信,但介于傳承有序,視為馮臨摹王羲之真跡”,其原因是王開儒、郭沫若等眾多學者、專家認為該書法是明代一個叫豐坊的書法家臨摹馮承素的,而馮承素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于明代的萬花樓遭火災存疑,成了歷史之謎),各老師有不敢相信民間會有馮承素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真跡的心理障礙,但臨摹的非常好,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具體是宋代何人臨摹馮承素的,有待查考。本書法有多張必備圖片無法傳到本網,
珍稀奇文化打造中國企業家收藏第一平臺——企業家收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