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行時間:1962年4月20日
停止流通時間:2000年7月1日
發(fā)行方:中國人民銀行
設計者:羅工柳、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澍
面額:7種
版別:13種
收藏人民幣就是珍藏一段歷史。第三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開始正式發(fā)行,直到2000年7月才逐漸從老百姓的生活中淡出,在市場上共流通了38年,是現(xiàn)有的五套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的,也是我國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的一套紙幣。

狠下一條心,獨創(chuàng)絕密印刷技術
自1962年4月20日起至1980年4月15日止,共印制發(fā)行了7種面額、13種版別的第三套人民幣,因版面下端印有“一九五九年”字樣,故稱為 “五九”版。1962年4月20日公布發(fā)行的兩種面額人民幣,即1956年版棕色5元券和1960年版棗紅色1角券,前者系對1955年3月1日發(fā)行的醬紫色5元券的更換調整,故屬第二套人民幣的最后一個版券;后者才是第三套人民幣的開始,設計小組成員為羅工柳、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澍等5人。

第三套人民幣誕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困難時期,原計劃從國外引進高級印鈔機,結果因國際關系緊張而“泡湯”。中國年輕技術員李根緒向北京的蘇聯(lián)專家康諾諾夫討教,結果這位 “老大哥”連連搖頭說:“這是僅次于原子彈的絕密技術,不能外傳。”有著強烈自尊心的中國制鈔專家,橫下一條心,戰(zhàn)勝一系列困難,反復研制最新工藝,終于使我國第三套人民幣一步跨越了二十年,躋身于當時國際一流水平,結束了依靠外國人印鈔票的時代,并于1964年4月斷然收兌前蘇聯(lián)代印的3元、5元、10元券人民幣。
三元券退出人民幣,面額版別均創(chuàng)歷史最低
第三套人民幣主幣面值為1元、2元、5元、10元四種,從這套幣起取消了3元券的發(fā)行,輔幣是1角、2角、5角三種,共7種面額,全套面值合計18.80元。這套人民幣在設計上注重美感,突破了中國傳統(tǒng)紙幣四邊框呆板的形式,構圖全部采用開放式,集中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新面貌,展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在印刷色彩上趨于明亮化,采用多色彩印,大大提高了這套人民幣的藝術鑒賞價值。這套人民幣防偽措施進一步提高,人民幣主景和面額文字及襯底花紋都采用了雕刻版,主幣采用了五角星滿版水印,10元券采用了天安門固定水印。第三套人民幣在有限的空間里,展現(xiàn)了開闊深遠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它記載了一段特殊、寶貴的歷史,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典型的文物特征和社會史料研究價值,也具備特定的歷史紀念意義。

“五件珍品” 綻放異彩
2000年第三套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時,全套價格就被炒到了七八百元。隨后價格一路上揚,其中,兩元古幣水印券、兩元五星水印券、一角背綠券、一角棗紅券、一角背綠水印券的升值速度最快,被業(yè)內稱為“五件珍品”。其中,一角背綠券背面圖案極似一只展翅的蝴蝶,故又稱“蝴蝶券”,僅發(fā)行一年就因印刷問題被銀行收回,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發(fā)行量最少、發(fā)行時間最短、存世量最少的紙幣。目前,市場上單張全新1962年版“一角背綠水印券”紙幣價格在2.6萬元—3萬元之間,成為第三套人民幣家族中當之無愧的“幣王”。2元五星水印由于需求量巨大而進入珍品的行列,實際上可能發(fā)行量較少的5角平印有水印的存世量更少,更具珍品資格,但2元的大量需求,形成市場上供求短缺,市場價值極高,位列珍品也是價值的體現(xiàn)。
與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大全套、第二套人民幣紙幣大全套的市場參考價格百萬元、十幾萬元相比,第三套人民幣紙幣市場價格在4萬元-5萬元。雖然短線漲幅比較大,但是與前兩套人民幣相比其價格相對便宜,且市場貨源有限,后市仍然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從收藏角度分析,是最有前景和升值潛力的一套人民幣。
珍稀奇打造企業(yè)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