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珀三折此珀確非波珀
近幾年,琥珀好像是突然大熱,很受玩家的追捧,珠子、手串、項鏈、戒指,各種形式的。琥珀的別稱很多,粗略地檢索一下,就會發現“瑿”、“瑿魄”、“江珠”、“遺玉”、“育沛”、“頓牟”、“獸魄”、“虎魄”等等,琳瑯滿目。
琥珀氣質也很浪漫。古希臘的傳說中,琥珀是女神赫麗提斯的眼淚。而中國古人曾相信,垂垂老去的虎,在生命即將結束的剎那,會將百獸之王的尊嚴,融入精魄遁入地下,化為珀,換來更成一種物化的燦爛永生。所以漢字中,“琥珀”與“虎魄”本是一個意思。
那時官園市場的雜貨攤上,一只琥珀手串,大概不過十幾或者幾十塊錢。甚至于賣翡翠、琉璃掛珠的商家,常常不計工本,直接拿琥珀當隔片。孰料恰是這個固化認知,導致多年以后朋友送我一個金珀手串后,不單單沒有反應,而且不管不顧地掛在家里的窗簾繩上,做了拉手。萬幸隨即有識貨的朋友及時發現,總算避免我這個大怯,沒一露到底。
細品這只金珀手串,果然品質上乘。串珠色彩呈金黃色,色彩均勻到一望可知是一塊整料上取材。晶瑩剔透的珠子內布滿荷葉狀開片,放置在陽光下,開片熠熠生輝。拿起細聞,珠子還會泛出淡淡的松香味道。雖然這時已屬后知后覺,但這份體驗,令我徹底為琥珀展現的瑰麗斑斕迷醉了。帶著矯枉必須過正的熱度,我闖進了琥珀的收藏世界。
據當時我所見,琥珀市場確實魚龍混雜。尤其一些游商的臨時攤位上,有拿塑料當琥珀賣的,這種贗品當然不在話下,因為琥珀質地與塑料大相徑庭,用手一掂,基本可以戳穿。但是用樹脂、有機玻璃造的假,識別起來確實有點費勁。更不要說拿松香冒充琥珀的高級一些的仿冒品了。
俗話講“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奔入市場前,我收集了不下十數條琥珀真偽的鑒定方法。自信它們足可以叫我這生瓜蛋,暢行無阻地去血拼一把。如今回想起來,這些方法大抵靠譜,卻多半失于繁瑣。比如鹽水配比鑒定法、火燙法、指甲油涂抹法、光譜測試法,操作受限是一方面,即便是拿回家測出來,總還有賣主不認賬這個后顧之憂,更不要說里邊一些方法還會對琥珀本身造成物理傷害。甄別來、甄別去,用驗鈔筆鑒定法,我認為最可取。因為樹脂也好、松香也罷,在紫光燈下,色彩如一。琥珀則會反射出明暗不一的熒光。
個人經驗,只有零距離貼近琥珀,才能真正體會到琥珀為什么亙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青睞。血珀的嬌艷欲滴、藍珀的悠然奇媚、金絞蜜的圓融蘊藉、綠珀的端莊靜謐、蜜蠟的古雅大方、花珀的幻彩張揚……必須承認某一瞬間,琥珀對于我的沖擊,不啻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活脫一副醺醺然忘乎所以的境界。落實到具體行為,上述琥珀品種我一樣不落地購入,而且數量可觀。
但是,凡事就怕這個“但是”,妙不可言的一切都發生在琥珀暴漲的前夜。當我陶醉在“量變必然帶來質變”的沾沾自喜中時,連續幾個驚雷讓我汗流浹背。事情是這樣的。
那日看到一則新聞說:現已探明波羅的海琥珀藏量可達百萬噸以上。而且墨西哥、南美洲也有數量可觀琥珀礦床被發現。什么!琥珀竟然這么不稀罕?
攥著琥珀,我開始查閱打探關于琥珀的一切相關知識。漸漸“墜落感”愈來愈強烈,因為一知半解委實恐怖!資料表明,我的琥珀,有一半根本就是柯巴脂,何謂柯巴脂?簡言之就是樹脂蛻變成琥珀之前的狀態。琥珀形成需要3000萬年以上,而柯巴脂300萬年即可。二者不但最易混淆,收藏價值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另外剩下一半的琥珀當中,基本全是經過優化處理過的貨色,所謂優化處理,即將品相低下的琥珀,通過高溫、高壓、著色、爆花等工藝,對琥珀進行由內而外美化。琥珀收藏有句至理名言:每款琥珀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句話早已標明了是琥珀價值體系。然而看著手中氣質相同、晶瑩剔透、毫無雜質的雷同物件,我哀嘆,此琥珀確非彼琥珀啊。盡管看上去依舊很美。
可不慎乎?那么“高大上”的琥珀是什么樣的呢?舉個例子,瑿珀,古籍中贊其為:眾珀之長、琥珀之圣。所謂佛門七寶中的琥珀,只有瑿珀才夠格。再有:“蟲珀”,即琥珀中裹挾著幾千萬年前的昆蟲,也是萬中無一的上佳之選。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只是明白了以后,再回首,市場上收藏級琥珀的價格已經足夠讓人望洋興嘆了。
“一珀三折”,說實話“琥珀”讓我別扭了很久。去年我把最早得來的那串金珀轉贈友人,友人興奮異常,請我大撮一頓。席上我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一串過往。友人聽完一樂,舉杯肉麻了一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朋友,它讓你醉了一場,還不夠嗎?”
呀!對啊!小時候就背過的東西,怎么忘得這么徹底呢?
琥珀同時還充滿著神秘感。不論佩戴或者把玩,只要不離身,時不時地就會發現它在變。雖說有人理性地論證:琥珀屬于有機物,所謂變幻均在化學反應范疇之內。但也有人寧愿相信琥珀之變,負載了一份它與人之間扯不清、道不明的超自然緣分。
具體到我本人,那種“人珀之緣”卻是另一番況味。孩提時,我能夠背誦的第一波詩歌,其中有一首李白的《客中行》,詩曰: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小孩背詩,猶如囫圇吞棗,難有存獲。但這首詩卻不然,它不僅使我生平第一次與琥珀有了“眼緣”,而且更達成了現在琥珀之于我的一份踏實。雖說我同琥珀的這份緣,橫看豎看都有點一波三折。
印象里1996年前后,收藏悄然地熱了。趕時髦,外加骨子里占有欲使然,我雜七雜八收了些玩意兒,唯獨沒有太關注過琥珀。一個最直接也是最說不出口的原因,琥珀太便宜了,
近幾年,琥珀好像是突然大熱,很受玩家的追捧,珠子、手串、項鏈、戒指,各種形式的。琥珀的別稱很多,粗略地檢索一下,就會發現“瑿”、“瑿魄”、“江珠”、“遺玉”、“育沛”、“頓牟”、“獸魄”、“虎魄”等等,琳瑯滿目。
琥珀氣質也很浪漫。古希臘的傳說中,琥珀是女神赫麗提斯的眼淚。而中國古人曾相信,垂垂老去的虎,在生命即將結束的剎那,會將百獸之王的尊嚴,融入精魄遁入地下,化為珀,換來更成一種物化的燦爛永生。所以漢字中,“琥珀”與“虎魄”本是一個意思。
那時官園市場的雜貨攤上,一只琥珀手串,大概不過十幾或者幾十塊錢。甚至于賣翡翠、琉璃掛珠的商家,常常不計工本,直接拿琥珀當隔片。孰料恰是這個固化認知,導致多年以后朋友送我一個金珀手串后,不單單沒有反應,而且不管不顧地掛在家里的窗簾繩上,做了拉手。萬幸隨即有識貨的朋友及時發現,總算避免我這個大怯,沒一露到底。
細品這只金珀手串,果然品質上乘。串珠色彩呈金黃色,色彩均勻到一望可知是一塊整料上取材。晶瑩剔透的珠子內布滿荷葉狀開片,放置在陽光下,開片熠熠生輝。拿起細聞,珠子還會泛出淡淡的松香味道。雖然這時已屬后知后覺,但這份體驗,令我徹底為琥珀展現的瑰麗斑斕迷醉了。帶著矯枉必須過正的熱度,我闖進了琥珀的收藏世界。
據當時我所見,琥珀市場確實魚龍混雜。尤其一些游商的臨時攤位上,有拿塑料當琥珀賣的,這種贗品當然不在話下,因為琥珀質地與塑料大相徑庭,用手一掂,基本可以戳穿。但是用樹脂、有機玻璃造的假,識別起來確實有點費勁。更不要說拿松香冒充琥珀的高級一些的仿冒品了。
俗話講“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奔入市場前,我收集了不下十數條琥珀真偽的鑒定方法。自信它們足可以叫我這生瓜蛋,暢行無阻地去血拼一把。如今回想起來,這些方法大抵靠譜,卻多半失于繁瑣。比如鹽水配比鑒定法、火燙法、指甲油涂抹法、光譜測試法,操作受限是一方面,即便是拿回家測出來,總還有賣主不認賬這個后顧之憂,更不要說里邊一些方法還會對琥珀本身造成物理傷害。甄別來、甄別去,用驗鈔筆鑒定法,我認為最可取。因為樹脂也好、松香也罷,在紫光燈下,色彩如一。琥珀則會反射出明暗不一的熒光。
個人經驗,只有零距離貼近琥珀,才能真正體會到琥珀為什么亙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青睞。血珀的嬌艷欲滴、藍珀的悠然奇媚、金絞蜜的圓融蘊藉、綠珀的端莊靜謐、蜜蠟的古雅大方、花珀的幻彩張揚……必須承認某一瞬間,琥珀對于我的沖擊,不啻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活脫一副醺醺然忘乎所以的境界。落實到具體行為,上述琥珀品種我一樣不落地購入,而且數量可觀。
但是,凡事就怕這個“但是”,妙不可言的一切都發生在琥珀暴漲的前夜。當我陶醉在“量變必然帶來質變”的沾沾自喜中時,連續幾個驚雷讓我汗流浹背。事情是這樣的。
那日看到一則新聞說:現已探明波羅的海琥珀藏量可達百萬噸以上。而且墨西哥、南美洲也有數量可觀琥珀礦床被發現。什么!琥珀竟然這么不稀罕?
攥著琥珀,我開始查閱打探關于琥珀的一切相關知識。漸漸“墜落感”愈來愈強烈,因為一知半解委實恐怖!資料表明,我的琥珀,有一半根本就是柯巴脂,何謂柯巴脂?簡言之就是樹脂蛻變成琥珀之前的狀態。琥珀形成需要3000萬年以上,而柯巴脂300萬年即可。二者不但最易混淆,收藏價值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另外剩下一半的琥珀當中,基本全是經過優化處理過的貨色,所謂優化處理,即將品相低下的琥珀,通過高溫、高壓、著色、爆花等工藝,對琥珀進行由內而外美化。琥珀收藏有句至理名言:每款琥珀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句話早已標明了是琥珀價值體系。然而看著手中氣質相同、晶瑩剔透、毫無雜質的雷同物件,我哀嘆,此琥珀確非彼琥珀啊。盡管看上去依舊很美。
可不慎乎?那么“高大上”的琥珀是什么樣的呢?舉個例子,瑿珀,古籍中贊其為:眾珀之長、琥珀之圣。所謂佛門七寶中的琥珀,只有瑿珀才夠格。再有:“蟲珀”,即琥珀中裹挾著幾千萬年前的昆蟲,也是萬中無一的上佳之選。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只是明白了以后,再回首,市場上收藏級琥珀的價格已經足夠讓人望洋興嘆了。
“一珀三折”,說實話“琥珀”讓我別扭了很久。去年我把最早得來的那串金珀轉贈友人,友人興奮異常,請我大撮一頓。席上我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一串過往。友人聽完一樂,舉杯肉麻了一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朋友,它讓你醉了一場,還不夠嗎?”
呀!對啊!小時候就背過的東西,怎么忘得這么徹底呢?
琥珀同時還充滿著神秘感。不論佩戴或者把玩,只要不離身,時不時地就會發現它在變。雖說有人理性地論證:琥珀屬于有機物,所謂變幻均在化學反應范疇之內。但也有人寧愿相信琥珀之變,負載了一份它與人之間扯不清、道不明的超自然緣分。
具體到我本人,那種“人珀之緣”卻是另一番況味。孩提時,我能夠背誦的第一波詩歌,其中有一首李白的《客中行》,詩曰: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小孩背詩,猶如囫圇吞棗,難有存獲。但這首詩卻不然,它不僅使我生平第一次與琥珀有了“眼緣”,而且更達成了現在琥珀之于我的一份踏實。雖說我同琥珀的這份緣,橫看豎看都有點一波三折。
印象里1996年前后,收藏悄然地熱了。趕時髦,外加骨子里占有欲使然,我雜七雜八收了些玩意兒,唯獨沒有太關注過琥珀。一個最直接也是最說不出口的原因,琥珀太便宜了,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