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紹興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金銀珠寶飾品監督檢驗中心發布了“你送樣、我檢測”珠寶免費檢測公益活動檢測結果。市民送檢的40批次珠寶樣品中,約15%的樣品檢測結果與購買時名稱存在差異。主要檢測項目為貴金屬純度和寶石定名兩項。
旅游時購買的翡翠手鐲多為假貨
“送來檢測的這些珠寶飾品,很多是市民在旅游中購買的,買的時候興致勃勃,買回家后卻心存疑惑。”采訪中,質監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旅游珠寶玉石產品屬于造假的“重災區”,一定要謹慎購買。
像一位市民花重金從旅游商店買的“翡翠手鐲”,乍一看,晶瑩剔透。然而,在檢測中卻被鑒定為“處理翡翠”,是經酸洗去除雜質后,做了注膠處理或做了人工致色(染色)處理的翡翠,價值僅數百元,送檢者大呼上當。
還有一款翡翠玉鐲,也是一位市民去旅游時在導游的大力勸說下,花5000多元購買的。工作人員經詳細檢測,認定此玉鐲為假貨,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定名為“染色石英巖”。染色石英巖,簡稱“馬來玉”,是一種染成綠色的極細粒石英巖,屬中低檔玉石材料,常用于冒充翡翠。
市民王先生去南方旅游,也以高價買回來一只“天然翡翠手鐲”,檢測發現,其質地更為離譜,竟然是玻璃。質監局相關人士提醒市民,外出旅游期間要科學理性消費,冷靜面對促銷。購買珠寶飾品最好到專業珠寶店或商場。
另外,在檢測過程中發現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也值得廣大珠寶消費者重視:很多所謂“藏友”之間私下交易且信誓旦旦擔保品質的珠寶飾品,經檢測結果往往出人意料。一位市民送檢的一個夜明珠擺件就是“淘寶”所得,但經檢測為仿制品。
專家教你如何購買黃金珠寶
“現在的珠寶作假手段真是太高明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出來。”市質監局舉辦的這次珠寶免費檢測活動讓許多市民聲稱“開了眼界”,同時也表示今后將多加注意,增強金銀珠寶飾品的消費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那么,市民在購買黃金珠寶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專家提醒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本地的商家購買珠寶飾品,不要到旅游景點、購物點購買;其次要看清飾品標識及印記,每件商品都有唯一的標簽,標簽上應明確寫明有關飾品的內容,標簽內容應清晰明確、規范。另外要記得索取購物發票,在發票上寫清所購貨品的具體名稱,如翡翠手鐲,和田玉手鐲,而不是含糊的統稱,如“玉鐲”、“手鐲”等。K金飾品要具體寫明是18K金還是14K金或者9K金,而不應是籠統的“K金”,這樣方便在有問題的時候索賠。如有相應的第三方出具的珠寶鑒定證書,應一同索取。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