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畫是兩名或多名畫家共同創作的畫作。由于合作畫多為文人畫家之間的交流切磋,畫家未必有長期合作的經驗,因此作品難體現畫家的風格和契合;再加上不少合作畫是畫家們為了某個目的而進行揮毫,也有收藏者因此認為合作畫應酬意味濃,難體現畫家的真實水平,但也有一些合作畫成為市場上的精品。
市場表現
合作畫中部分是應酬作價格不如單人
歷代畫家皆有合作畫,此風清初更甚。在近代海派畫家和嶺南畫家中更是普遍。合作畫的產生,一是起源于畫家之間的雅集,如嶺南的國畫研究會幾乎每周都有聚會,眾人相互合作作畫,因此國畫研究會畫家們的合作畫在其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二是文人畫家之間的交往和交流切磋,如近代大名家徐悲鴻、張大千等與嶺南畫壇領袖人物們交往甚密,因此也留下不少傳世名作;三是畫家們共同為公益事業、公開活動而作的畫。
雖然作者皆為名家,但人們歷來多認為合作畫賣不起價,一是因為合作畫的作者不一定經過長期合作,對彼此的畫風、習慣并不熟悉,難以得心應手發揮,造成作品的整體效果不夠協調;二是有的畫家為了突出自己的風格,不但不愿意互相謙讓,還出現“搶位”的行為,破壞了作品的整體性;三是合作畫中不少有應酬性質,畫家未必盡其全力創作。
在某些作品中,收藏者擔心的現象都存在,的確有不少作品流于合作的形式,藝術價值完全不能與作者的單人作品相比。大多數畫家的合作畫價格都不如單人作品。如高奇峰的作品價格最高可達幾百萬元,但合作畫價格就難達此高價。
嶺南名家作品中合作精品畫不少
然而,認為合作畫價值一定不如畫家單獨作品并不準確。如合作畫的畫家之間交往頻密,對彼此的畫風、習慣非常了解,其作品可以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藝術價值甚至可以出畫家單人作品之右。
在嶺南名家作品中,合作畫并不少見,市場價格也不是絕對低于畫家的單人作。綜合近年來嶺南名家高奇峰、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楊善深、關山月、黎雄才的拍賣成交各前30名作品可發現,合作畫屢出精品。如在高奇峰作品成交前30名中有一件與高劍父1922年合作的《百喜圖》,2007年在香港某國際拍賣行上以90萬元高價成交。
陳樹人前30名作品有7件是合作畫,包括與徐悲鴻、高劍父、趙少昂、楊善深等人的二人或多人合作畫。
在關山月的成交作品中,前30名中有5件為合作畫,主要是與傅抱石、黃胄等名家合作的作品。其中價格最高的是2006年在廣東保利以198萬元成交的傅抱石、關山月于1961年創作的《松下高士》。黎雄才的前30名作品中,4件為合作畫,其中成交價最高的是與黃胄、范曾、董壽平于1984年創作的《知音圖》,2007年以220萬元價格成交。
投資建議
師生和同輩分名家合作畫精品較多
“我不但不認為合作畫沒有精品,還刻意收藏名家們之間互相交流的合作畫”,一名收藏藝術品近20年的收藏者表示,藝術品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看具體作品。
合作畫記錄了畫家之間的學術交往,既有了解畫家生平的歷史意義,又有探索畫家藝術風格演變的研究意義。
不過要選擇精品,還需要參考這位收藏家多年收藏總結的經驗:合作畫以兩三人合作為佳,如作者過多則更可能影響其水準;選擇作者是師生關系的合作畫,因為他們之間有一脈傳承關系,有長期默契,作品整體效果較和諧;也可選擇同輩分名家的合作畫,其地位、水平差距不大,可保證作品水準。
讀者:請問此畫是否出自清代畫家盧煥文先生的手筆?旁邊的字是蘇庚春先生的題字,算不算合作畫?合作畫是不是一般比單人畫貴得多?
鑒定:從圖片看,這件作品的泥金偏紅,符合清初的特點;因為又具備一定的藝術性,所以頗有收藏價值。但是從題字看,書法較差,不是蘇庚春先生的真跡,印章模糊不清,也不是先生的印章;另外,該畫無款無章,風格又不突出,不是大名家之作,按邏輯推理,題字之人沒有理由知道是哪個畫家的作品。因此估計該作是清初小名家的作品,或是四屏之一,或被造假者割款。
另外,合作畫并不是有人作畫、有人題字,而是兩個或以上的畫家共同作畫而成。合作畫與單人作品的價格對比不能一概而論,要視具體作品而定。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