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三彩是一種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的陶器,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因盛行于唐朝,被后人習慣稱為“唐三彩”。雖距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但唐代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jīng)濟繁榮,文化藝術群芳爭艷,唐三彩也成為了中國制陶史的頂峰。以下介紹三種鑒別唐三彩真?zhèn)蔚姆椒ā?/span>
1. 胎土新斷面遇空氣即變顏色。由于時間久遠,真品三彩的部分胎土新斷面遇空氣后,顏色會由白漸變到黑,這一過程一般需100天左右。部分真品三彩洗凈后的胎表也會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高仿唐三彩的胎新斷面或胎表則不會出現(xiàn)明顯變化。專家還介紹了另一種鑒別方法,即把真品的露胎部分放入水中,取出后會變中度粉紅狀,而仿品的露胎處則會呈土白色。但這一鑒別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胎土,比較適合河南胎。另陜西古胎和現(xiàn)胎中有一種胎色微呈粉紅,入水后更明顯。
2、自然的千年陳舊感。唐三彩多出土,其胎表已無新意,但陳舊自然。因而真品的舊感極其自然,富有層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輕劃,可見舊感滲入胎里。高仿三彩的胎,雖經(jīng)做舊后有陳舊感,但舊僅在胎表且不自然,新的感覺依稀可辨,不會出現(xiàn)舊感滲入胎里的現(xiàn)象,不像真品舊感與胎互為一體,不可分割。
3.從露胎處的土銹入手。部分三彩露胎處會生出針尖般的暗紅、淺褐、黑等顏色的土銹,它們往往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在露胎處的表面或是口沿、踏板等地。這些土銹是經(jīng)過千百年時光的孕育,胎體內(nèi)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內(nèi)溢于胎表,最終成為胎表的一個組成部分,真品三彩的土銹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高仿三彩則絕不會出現(xiàn),仿造的土銹往往極不自然,與自然生長出來的真銹差別很大。
珍稀奇打造企業(yè)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
注:本文部分內(nèi)容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