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玉其珍藏的毛澤東70年代使用的梅花淺型碗

羅玉其先生鑒賞自己收藏的醴陵毛瓷

羅玉其珍藏的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使用的大小號鎖邊紅秋菊蓋碗

羅玉其珍藏的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使用的大中小號折邊梅竹蓋碗
2013年6月18日-20日,我國著名收藏家羅玉其先生珍藏30多年的毛澤東主席用瓷,在香港保利以80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功; 同年9月18日-20日在臺北文創園展出,贈送一件毛瓷給臺北故宮,意義深遠;并于11月22日-24日在澳門金光會展中心展覽。羅玉其先生在兩岸四地傳播毛瓷文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發揮正能量,實現自己的中國夢想。
醴陵造1974年毛瓷,史無前例的國瓷極品
人們通常所說的“毛瓷”,顧名思義是“毛主席用瓷”的簡稱。毛瓷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上的毛瓷,可泛指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使用過的所有日用瓷器;狹義上的毛瓷,僅指20世紀70年代醴陵和景德鎮為毛澤東生產的薄胎生活用瓷。它們都匠心獨運,刻意求精,為求質量不計工本,尤其是醴陵造1974年毛瓷,更是珍品中的極品,為毛澤東所厚愛。
偉人特供,珍貴罕見
1974年秋,考慮到晚年毛澤東生活的不便,毛澤東的“管家”(當時叫生活管理員)吳連登與中共湖南省委接待處處長肖根如一起來到醴陵,聯系為毛主席生產生活用瓷事宜,提出了這樣的制作要求:釉下五彩;重量輕而結實耐用;保溫效果好;無鉛毒、不含鎘,確保使用者健康;永不褪色。
醴陵集中了一大批陶瓷藝術精英,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研制,釉下五彩的五種畫式系列瓷器于1974年11月煉制成功。五種畫式即藍菊花、紅菊花、紅臘梅、紅月季(含敝口與直口二種規格)、紅芙蓉(含敝口與直口二種規格)。據目前已解密的相關資料顯示,當時共燒制成品逾2萬件,有關部門從中精選了40件上乘佳品帶走。由于成績突出,研發者各發一件“次品”作為獎勵,其余的則不復存在。這為毛瓷蒙上了一種神秘色彩。
工藝巔峰,空前絕后
毛瓷是現代中國陶瓷大師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毛瓷的設計和制作,集中了當時中國最優秀的陶瓷人才,是陶瓷大師們嘔心瀝血的巔峰之作,與唐、宋、明官窯的杰作相比,在工藝造詣上的成就有過之而無不及。毛瓷的顯著特征為“白如雪、潤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反映了特定時期我國瓷業發展的最高工藝制作水平,蘊藏著豐富的政治、歷史、文化信息,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同時,毛瓷為偉人毛澤東的專用瓷器,蘊涵了非常多的偉人信息,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這種價值是其他任何瓷器都無可替代的。
醴陵毛瓷存世特別稀少,且以官藏為主,絕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澤東同志遺物紀念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南海豐澤園等處,流落于民間的不足380件,這也是收藏界對之珍若拱璧的重要原因。
花開四季,五福常駐
月季花代表春,取意于當年的政治流行語“祖國山河一片紅”。月季不需要特殊的養料培植,而能頑強地在野草叢中四季開放;月季花開,象征著生命的活力源源不斷。醴陵毛瓷中的紅月季碗、杯、碟,花面以紅色為主調,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紅芙蓉代表夏,取意于毛澤東的詩句“芙蓉國里盡朝暉”。醴陵毛瓷中的紅芙蓉碗、碟,表達了湖南人民對毛澤東的無比熱愛之情,具有濃郁的湖湘文化特色。
綠葉紅菊代表秋,取意于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中的詩句“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微博)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醴陵毛瓷中的紅秋菊碗、杯、碟上,秋菊是收獲的象征,寓意著功績、勝利。
紅梅花代表冬,取意于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的詩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傲霜斗雪、風姿昂揚的風格,體現了頑強拼搏的精神,是曠達樂觀、永不氣餒的寫照。據說,在醴陵毛瓷中,這套紅臘梅碗杯碟是毛澤東生前的最愛。
清雅藍菊,神品秘瓷
1974年毛瓷中的藍菊碗,是已故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醴陵窯釉下五彩瓷藝代表人物之一李小年大師的杰作。當時,作為醴陵群力藝術瓷廠毛瓷項目的主創人員之一,李小年大師創作的毛瓷藍菊系列,得到了上級領導與毛澤東的極度青睞,并得到毛澤東欽點,制作了10套送至中南海作為毛澤東的專用瓷。后世只聽聞毛瓷四季花卉系列,想當然地以為只有紅月季、紅芙蓉、紅菊、紅梅四款裝飾花面,卻不知其實還有第五款藍菊堪稱神品秘瓷。
原版毛瓷,價值連城
2013年6月20日,由湖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辦公室和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聯合舉行的湘繡湘瓷藝術精品香港保利拍賣專場上,備受關注的羅玉其先生收藏的毛澤東主席生活用瓷醴陵窯釉下五彩瓷碗(一組五件)以1168.4萬港幣的價格成交,成為全場拍賣價格最高的拍品。這一天,注定將永久載入醴陵毛主席用瓷發展史冊,成為牢固的國際公認價值標志。羅玉其先生功不可沒。
珍在主席御用,貴在不可復制
說到毛主席用瓷的收藏,不論是數量還是器型、品相,當屬我省著名收藏家羅玉其為翹首,他有中國毛瓷收藏第一人的美譽,人稱“毛瓷羅”。
羅玉其說醴陵曾四次專為毛澤東、黨中央設計制作瓷器。先是1958年制作的“勝利杯”。這種杯為釉下五彩蝴蝶花。
第二次是60年代前中期為毛澤東設計的梅花碗,取樣于明永樂年間制龍紋碗官窯器物造型,碗口內斂收縮,碗壁修薄,選用最好的高嶺土、石英、長石等做泥料,胎質堅細、透明潔白,釉面光滑、典雅輕巧,碗外飾三組紅梅,襯一枝青竹,紅綠相映成趣,是中國當代瓷器的經典之作。1966年6月毛澤東在滴水洞居住時,就使用這批梅花碗及青竹圖案的筆筒。
第三次為1972年,是生產得最多的一次,由醴陵藝術瓷廠精心制作了1210件大小碗、盤,全部釉下彩繪(內外雙面)梅花,帶蓋。千余件精品大部分送到中南海豐澤園供毛澤東使用,小部分留在湖南以備毛澤東回湘時使用。
最后一次是1974年,醴陵群力瓷廠為毛澤東特制40件薄胎碗,即月季、芙蓉、紅菊、藍菊、臘梅五件套高級釉下雙面彩薄胎碗。羅玉其說:這批在文革中生產的薄胎釉彩碗打破了歷史上瓷器底足不施釉面的制作工藝手法,將坯體倒裝入窯,經1360℃高溫,再在成瓷后的碗口施上一層白色低溫釉,又經700℃低溫窯燒制而成。這種低溫燒坯、高溫燒成瓷、低溫燒釉口的“三燒制”三次進窯,破損多,但燒好的成品成為極品。繪畫顏料原料采用的氧化鈾,畫工細致縝密無與倫比,瓷碗上的每朵花紋即使用幾十倍的放大鏡觀察,也找不出不同之處。被譽為“瓷中之王”,是研究近代陶瓷史、陶瓷文化史的重要史料。醴陵窯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紅官窯”,深深地烙上了毛澤東的文化品位與個性。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