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吳天麟 江西省工藝美術所研究所所長
趙曰斌 原南昌市博物館館長
主 持:江西日報高級記者 劉之海
編 輯:吳艷雯 黃 岱
攝 影:鄧志剛
財 會客室
caijinghuikeshi
收藏本是好事情,但當收藏變成了升值保值的投資時,一切開始變了……從過億的拍品,到高價贗品,這一繼股市、樓市之后的又一大誘人投資手段,在讓人興奮的同時也讓人陷入真假、漲跌等種種困惑。本期財金會客室邀請了省內兩位知名專家就有關話題進行探討。
前 言
不要唯大師要唯作品
大師級作品水很深,獲得“大師”名頭后的作品價格往往炒上了天。有業內藝術家感慨:“現在大師越來越多,精品卻越來越少!”
主持:在收藏界,不少賣家為了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編出許多委婉動聽的故事,讓買家愉快上鉤。名家作品也不例外,故事說得很誘人,投資者如何才能煉就火眼金睛?
吳:近年來出現了全民收藏熱,大量資金紛紛涌入收藏市場,其中有不少收藏誤區。很多投資者盲目入市,看到大師作品就買,不看作品的藝術效果,只看有沒有 大師簽名和作品證書。現在“大師”稱號滿天飛,一方面,大師作品不乏上乘精品,另一方面由于巨大利益驅動,不少“大師”的平庸之作也充斥市場,有的甚至請 來“槍手”充數。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業內藝術家感慨:“現在大師越來越多,精品卻越來越少!”所以,在這里要特別提醒我們的投資者,在收藏中不要唯大師、唯 教授,而要唯作品;要用眼睛買東西,不要用耳朵買東西,更重要的是不要隨意“聽故事”。盲目地看重藝術品作者的頭銜就瘋狂購買難免上當受騙。大師作品現在 價格都炒得很高,我建議投資者可以多關注中青年作者的作品,中青年精力旺盛,處于良好的創作時期,作品質量較好,其作品容易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趙:現在盲目收藏的太多,我認識一位收藏愛好者,特別喜歡收藏古陶瓷,家里瓶瓶罐罐幾個房間。有次他了一位專家去鑒定,看了幾房間,值點錢就一兩件,其 他都是劣質仿品。因此,涉足收藏,僅憑熱情不夠,還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如果自己拿不穩,可以請行家去掌掌眼。我從事了多年的博物館工作,親眼目睹了南昌藝 術品市場的發展壯大,從當年八一公園草坪上藝術品攤點開始,到凌云橋畔,到滕王閣,到現今的“樟樹林”、“0791”,以及“千花伴”、“八大山人”等古 玩書畫市場,南昌的藝術品市場蒸蒸日上。毋庸諱言,藝術品市場多是魚龍混雜,偽劣假貨充斥其間,要買到物有所值的真貨,必須慢慢在里面淘。“器物本身會說 話”,經常去古玩市場提高收藏“眼力”的必修課。現在很多投資者缺乏收藏經驗,僅憑幾本市面上買回的圖書來按圖索驥,由于書本照片存制版套色偏差,難免上 當受騙。另外,現在的拍賣行也魚龍混雜,近年來不斷爆出贗品糾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藝術品市場的可信度。現在市面上大師級作品水很深,有的大師作品批量生 產,作品請人畫,完工了大師在后面簽個名。有的大師以前搞雕塑的,現在也拿畫筆了,因為國畫賺錢來得快。因此,收藏大師作品一定要對大師最擅長的個人風格 要有了解。
雜件、玩件是潛力股
“撿漏”幾率應該說越來越少。小雜件、小玩物是一支潛力股,如銅具、象牙制品、硯臺等,這些文人才子的玩件有很大潛力,不過在收藏過程中要注意甄別
主持:搞收藏的人總有一種“撿漏”心態,花小錢賺大錢。如何看待這種“撿漏”心態?
趙:就江西省境內而言,在歷史文化沉積較多的區域應該說是有漏可撿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收購小雜件、珠寶玉石類,都是以斤兩估價,三十年前我在景 德鎮文物店任職期間,就曾以七塊錢委托一名小商販收購了一大捆字畫,后來發現這捆字畫中有多件是國家文物。去年,我身邊一名藏友在南昌滕王閣市場地攤上以 一千元購得一尊晚清“福建會館”款的單子羅漢,由于使用了琺瑯質彩料,一下身價百倍,最后在北京以18萬元出售。
在目前收藏市場,小雜件、小玩物是一支潛力股,如銅具、象牙制品、硯臺等,這些文人才子的玩件有很大潛力,不過在收藏過程中要注意甄別。
吳:我認為,現在“撿漏”幾率應該說越來越少,其一是現在人們的收藏意識、鑒別能力普遍提高,只要感覺好的東西都不會輕易放出來。其二是隨著現在科技的 發展,制作工藝水平的提高,人們仿古的水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有些所謂的專家都未必鑒定得出來。抱著“撿漏”心態去收藏,容易吃虧上當。據說元青花 全世界也不過200多件,而在藏家手中竟能有上千件,很明顯有人撿到的“真品”實際上是贗品。
去偽存真藏出快樂
投資藝術品要有賞心悅目的心境,以藏養藏,收藏歷史,收藏文化
主持:只進不出的收藏,只會令持有者越收越累,“以藏養藏”成了一門值得重視的學問。
吳:從江西來講,藝術陶瓷無疑是收藏的熱點,目前,油畫與中國陶瓷是最受世人青睞的兩大門類,近年來元青花以及清代的粉彩瓷拍賣屢創新高,刷新了亞洲藝 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陶瓷收藏有其優勢,相比于書畫更易于保存,歷經千年色彩不變。藝術品收藏需要收藏者自身的文化修養和藝術眼光。以藏養藏,則更需要一 種與時俱進,不斷升華的品味去鑒賞藝術。
趙:收藏有著獨特的魅力,不同于做買賣可以賺現錢,收藏賺的應該是一個賞心悅目的心境、一個胸襟飽滿的精神狀態及一個頤養心性的途徑。投資藝術品,不僅 是收藏財富,還是收藏文化,收藏歷史。以藏養藏是個過程,一旦你漸入佳境,不僅可以藏出精品、藏出友情還可以藏出快樂人生。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