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之子舒乙說:“他的鑒賞力極佳,常和朋友在一起對著一張字畫評頭論足。不染丹青諳丹青,老舍是一個精于鑒賞的“畫兒迷”。他寫了一系列關于美術的文章,高屋建瓴,指點江山,對同時代的每一位大畫家都有評論,充分肯定他們的成就和長處,又尖銳地指出其缺點不足,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甚至預言其未來的走向。老舍評論或點評到的有名有姓的畫家足足在40人以上,傅抱石、李可染、趙望云、豐子愷等書畫名家都受過他的指評。

老舍評論趙望云:比例太老實,沒有刻刀般的力量
趙望云先生以十數年的努力作到了把現代人物放到中國山水里面,但是假若我們細看他的作品,我們使感覺到他短少著一點什么,他會著色,很會用墨,也相當會構圖。可是他缺乏著一點什么。什么呢?中國畫所應特具的筆力……他的筆太老實,沒有象刀刻一般的力量。他會引我們到“場”上去,看到形形色色的道地中國人,但是他并沒能使那些人象老松似的在地上扎進根去。我們總覺得過了晌午,那些人便都散去而場上落得一無所有!

老舍評論豐子愷:只注重了筆,而忽略了墨
看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他的大幅的山水或人物簡直是擴大的漫畫。漫畫,據我這外行人看,是題旨高于一切,抓到了一個“意思”,你的幽默諷刺便立刻被人家接受,即使你的畫法差一點也不太要緊,子愷先生永遠會抓到很好的題旨,所以他的畫永遠另有風趣,不落俗套。可是,無論作大畫還是小畫,他一律用重墨,沒有深淺。他畫一個人或一座山都象寫一個篆字,圓圓滿滿的上下一邊兒粗,這是寫字,不是作畫,他的筆相當的有力量,但是因為不分粗細,不分濃淡,而失去了繪畫的線條之美。他能夠力透紙背,而不能瀟灑流動。也只注意了筆,而忽略了墨。

當然,這些言論在老舍先生眾多的藝術評論文章中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吐槽”既大膽直接,又并非無中生有。這位“人民藝術家”無論在文學創作與評論方面,還是在藝術評論領域,都為中國的文藝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