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禽圖》
這幅畫上面只有一只似雞的禽,表情傲兀不群。整幅畫只在中下方繪一只禽,禽一足立地,一足懸,縮頸,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冷眼看世界的神情!然而這是世界上最貴的一只雞,2010年成交價6272萬元 ,放到現在來說價格更是遠遠不止了。
出生皇族,藝術陶冶
它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說到八大山人,不是指有八個人,是一個人的稱謂。八大山人原名朱耷(dā)清初畫壇“四僧”之一。譜名朱由桵,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子。寧王改封南昌后,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擅長山水花鳥,八大山人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朱耷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少年時曾參加鄉里考試,錄為生員。

國破家亡,時瘋時啞
明朝滅亡之后,八大山人懷著國破家亡的痛苦為僧為道,有時還裝瘋作啞,不和人來往,也不和人說話。他的名字很多,“八大山人”四字連寫起來,有時像“哭之”,有時像“笑之”,分別表達了他寫字時的心境。八大山人從不為清廷的權貴畫一花一石,而農民貧士卻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臨川縣令,曾籠絡他為清廷效勞,他竟假裝瘋癲,撕毀僧服。
清初的畫壇,八大山人以精煉放縱的筆墨,表現了他那倔強傲岸的性格,抒發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憤慨,大氣磅礴,感人心脾。名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稱贊說:“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書畫作品,孤傲不群
這幅《孤禽圖》極像八大山人本身的性格。可以說是八大山人的異形自畫像。

《花鳥魚蟲冊》局部
八大山人畫了許多類似的作品,極為簡單,又極為簡約,但卻能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大多數畫作也都價值不菲。

《竹石鴛鴦》2010年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1.187億元

《仿倪云林山水》2009年成交價8400萬元

《個人雜畫冊》2008年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2352萬元
八大山人的一生,創作了數以千計的書畫作品,在詩、書、畫、印四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靈魂在作品中也得到安慰和解脫。他的巨大貢獻在于使陷于僵局的文人畫鮮活起來,對后世繪畫樹立了敢于打破陳規的榜樣,推動了繪畫的創新。三百年來,許多著名畫家如揚州八怪、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等畫壇巨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齊白石曾說:“恨不前生三百年,愿為八大山人鋪紙磨墨”。
在海外的書畫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說八大山人不雅!”把他與音樂魔鬼貝多芬、繪畫魔鬼畢加索相提并論,稱之為東方的藝術魔鬼;甚至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建立了八大山人藝術研究中心。
八大山人無法付出性命去恢復家國天下,但他把關于人生和現實的思考,用絕美的、自成一格的方式傳達出來,充分表達了內心。300多年過去后,他的詩、書、畫,以及奇異的名號,既有美妙的形象,又有豐富的內涵,還以神秘莫測的意蘊,令人產生無盡的想象,也留下一個又一個謎。總之,“八大山人”是個說不完的話題。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