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易十五高跟鞋
”穿上高跟鞋,我可以看見全世界”美劇《欲望城市》的女主角Carrie Bradshaw愛高跟鞋成癡,并且引發了無數女性觀眾的強烈的共鳴。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高跟鞋滿足了 女人對外在的虛榮感,它得以用實際的物理高度,換的更高的精神崇拜;同時它也賦予了女人的對自我的控制欲。時至今日,高跟鞋可以說是一種特有的女人文化,是女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聞名中外的清朝旗鞋是不是也是這樣一種承載女人的信仰和文化的另一種形式的高跟鞋呢?

旗鞋也就是清代花盆底鞋,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鑲裝在鞋底,在中間,三寸多高,整個木跟用白細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綾或涂白粉,俗稱“粉底”。旗鞋的面料為綢緞,上繡五彩圖案。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后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月白色緞繡花卉料石花盆底鞋,清光緒,高17cm,長21.50cm。清宮舊藏

鳳頭鞋

元寶底鞋

高底鞋

平底寸子鞋

明黃緞珠繡靴
以上可以看出清代的女人可以穿的旗鞋種類繁多,款式多種多樣。清代女旗鞋,根據身份和場合的不同,使用情況也不同。一般人家日常只用平底鞋,遇到正式場合需要盛裝時,則改用厚底鞋,以示莊重。而官宦人家,日常便主要用厚底鞋,遇到正式場合盛裝時,則改用高底鞋。另外,就算是在官宦人家和貴族群體之中,老年婦女也不大崇尚高底鞋,一般認為高底鞋是青年和中年所穿著,老年婦女為求穩健,則多穿厚底鞋而已。這也是因為穿著高底鞋活動十分不便的緣故。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作清代的旗鞋與現代的高跟鞋有異曲同工之妙。盡管穿高鞋會有不適之處,但為什么仍然為女人所熱愛。有句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當女孩子穿上了高鞋,會挺直了腰背,時時刻刻顯現優雅身姿,可以睥睨天下。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