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磨損
面對嶄新的瓷器,盤算著賣不上好價錢,怎么辦?用細砂輪磨平瓷器表面,特別是胎底毛糙處,然后瓷器放在地上來回滾動,千年傷痕就是這么“摸爬滾打”出來的。然后用硬器輕輕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用玻璃裁刀在瓶內外劃出雞爪紋,做出“自然磨損的效果”。
然而真正的古瓷底足的部分,因經過多次與桌子等木器的接觸,反復摩擦,緩慢磨損,會有著光滑、舒適的感覺,有如新碗與舊碗的手感。其次,用砂紙等擦出來的瓷器表面,磨損的痕跡線條、方向和力度幾乎都一樣。如此這般的人工痕跡,相信您一定能很容易的識別出來。



二、去火光
“火光”的意思是新瓷因沒經自然氧化“火氣”太足。新瓷的釉光是浮而散的,行內人稱之為“賊光”。對于“帶光的新瓷”將氫氟酸兌水,用刷子均勻涂刷表面,釉層厚的地方涂刷時間長些,薄處相對短些,涂刷半分至一分鐘后,用水沖洗干凈。這樣處理過的瓷器上手時:一旦去光過度,釉面變啞色,如果去光不到位,浮光仍在,也易識破。凡用化學品處理過的瓷器表面,高倍放大鏡下可顯現出無數個被酸腐蝕過的小孔。這種是賊非賊,面目瘡痍的“古瓷”,您要謹慎了!

三、做色
瓷器做舊第三招,為了把灰塵和用舊的痕跡做到瓷器上,化學試劑做了巨大的貢獻:用高錳酸鉀溶液,摻入紅糖,涂遍器身,約48小時后用干布擦拭。由此所有露胎處、開片處幾乎都泛出紫褐色,用細砂紙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讓你看它又看不清它,抱著琵琶遮著面。對于這樣的“古瓷”,你只要用水將器物沖洗干凈,看看洗澡水是否呈紫色就明白了;或者用手指醮點水,認真摸一摸,如果手變成紫褐色,這個“古瓷”肯定不是漏。


四、做土銹
“古瓷”上的土銹一定是經過時間的積淀產生的?在縮釉處、露胎處和那些該有土銹的地方涂少量502膠水,拍上帶墓土的黃泥,因為其中含有老石灰,可生土銹;或者在器物的某個部位放上幾枚鐵釘,撒鹽,生出的鐵銹刀都刮不掉,鹽酸也難洗。辨別這種“古瓷”的方式也很簡單:做出的土銹短時間內生成,顏色很艷,很新,仔細觀察比較即可識破。


學了很多書本上的內容,看了很多博故宮,也不要以為你掌握了防偽的手段,目前最先進的瓷器表面做舊材料是"包漿絲絨"材料,通過水晶研磨棉擦釉面,產生的劃痕都是自然規律的,鑒定專家看著都頭疼。
在景德鎮有這樣一批人,經過他們做舊下來的貨,都不敢相信是新貨,這批人專門開一些高級的店,老貨和做舊的貨一起賣,有時他們告訴你哪些是做舊的,但也有客人買,買來自然有去處,包裝成不可多得的“精品”,等著撿漏的人上鉤。
打假一定要打到實處,真正可以幫到藏友。提醒入行不深的朋友,喜歡瓷器沒錯,但首先得好好提升自己的鑒定水平,不能盲目下手,千萬小心謹慎。普通玩家民窯到代的精品能收藏到就很不容易了,如總是能遇上五大名窯,這么好的運氣真應該去買彩票!打假風,清醒一下收藏過熱的腦子,不要輕信總能撿到漏的好事!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