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這種小小的植物,自漢代被用于飲料以來,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唐代已有專門論茶的著作——陸羽《茶經》出現。于是,古時有錢有閑文化的一種“雅玩”--斗茶便出現了,即比賽茶的好壞之意,是傳統民間風俗之一。

陸羽《茶經》
要了解如何斗茶,首先必須對宋代的飲茶法有了解。宋代的飲茶習慣與現在大不相同,要先將茶葉制成“茶餅”儲存,待到喝茶時,再將茶餅碾成碎末,經沸水沖泡成茶湯。
這種茶餅,被當時人稱為“團茶”。宋仁宗時,蔡襄制成“小龍團茶”,一斤值黃金二兩;宋徽宗時,用“銀絲水芽”制成的“龍團”,顏色雪白,每一餅的價格就要四萬錢,珍貴無比。
高昂的價格意味著制作工藝的繁復。想要制作一枚宋代的團茶,需要將茶芽蒸過之后,“入小搾(通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搾以去其膏”,如是幾次榨過之后,還要把飽受摧殘的茶葉放在盆里研磨,直到茶葉變成茶糊糊,再在茶糊糊里和入淀粉、龍腦等粘合劑和香料,倒進模具,制作成帶有各種花紋的茶餅。

《宣和北苑貢茶錄》中記錄的“大龍”團茶圖案
照我們現代人的想法,茶葉這么又壓又榨,做出來的團茶還能有茶味嗎?然而宋代人的口味就是如此獨特。當時對茶味的要求,可以用宋徽宗提出的四個字來概括,即“香、甘、重、滑”。現代人說的“不苦不澀不成茶”,在宋代可是制茶工藝低劣的表現。
宋代的趙汝礪在《北苑別錄》里特意強調,制作團茶,一定要把茶葉里的“膏”,也就是茶葉中呈苦味、澀味的物質都榨掉,因為“膏不盡,則色味重濁矣”。
高級的團茶不僅在制作時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沖點時也有很多講究。首先,要將團茶用茶磨或茶碾研磨成細碎的茶末。如果喝茶的量不多的話,也可以用小杵小臼把團茶搗碎。

劉松年《攆茶圖》局部

宣化遼墓壁畫中的碾茶童子

鎮江出土宋代陶制茶碾
搗碎后的茶末要用細羅篩過,如果一不小心碾多了茶末,一次喝不完,可以把多余的茶末先放到小罐里儲存。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沖點。

劉松年《茗園賭市圖》局部
正式沖點之前,先要把茶盞放在火邊烤一烤,以免注入的開水碰到冷的茶盞迅速降溫。然后把茶末放到茶盞里,先倒一點點水,將茶末調成膏狀,再持茶瓶向盞中注水。為了保證水流對茶末的沖擊力,點茶所用的茶瓶,必須是下圖這種有著長長壺嘴的執壺。

宋青白釉瓜棱執壺
注水時,有條件的茶人還會用長柄勺、筷子或竹筅(音顯)在茶盞中“擊拂”。擊拂的手法類似于攪拌,使茶湯泛起宜人的細小泡沫,促進茶末和水的充分融合。擊拂結束之后,點茶的過程就算完成了。

宣化遼墓一號墓點茶圖

竹筅是一種圓形的竹刷,出現的時間相對晚一些,但是最便于操作的擊拂用具。南宋人昵稱它為“竺副帥”。
但如何檢驗這盞茶到底點得好不好呢?這就要通過“斗茶”來比試了。
一、看茶面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湯花色澤鮮白,茶面細碎均勻為佳。
茶湯的顏色:“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湯色是直接反應茶采摘制作等一系列工序的技藝,看色澤:如果茶湯色澤鮮白說明茶葉采摘的時候肥嫩,制作也精益;如果湯色偏青、泛灰、泛黃、泛紅等就說明茶采摘的不及時或者制茶時火候掌握的不對。

二、看盞的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沒有水的痕跡,湯花保持時間較長、緊貼盞沿不散退的為勝。
看湯花持續時間:那個時代斗茶用的是團餅茶,需要碾細然后煎煮。在經過恰到好處的點茶、點湯、擊拂后,就會出現勻細的白色泡沫即湯花。而由于茶液極濃,擊拂越有力,湯花便如膠乳一般緊貼盞壁而不散,稱為“咬盞”。若湯花散退,茶與水分離,在盞壁留下水痕,則稱“云腳散”。乳面不易云腳散,且要咬盞,才是好茶湯。而為了延長“咬盞”時間,茶人必須掌握高超的點茶技藝,使茶與水交融似乳。
誰先出現水痕便輸了“一水”,比賽規則一般是三局二勝,兩條標準以第二條更為重要。

如果有了高超的沏茶技藝,那么可以讓茶湯瞬間出現山水云霧花鳥魚蟲等瑰麗多變的景象,就像是一幅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相傳,宋徽宗為討李師師歡心,曾使用過這項高超的沏茶技藝,這撩妹技能簡直100分!20世紀初出現的什么意式咖啡拉花都弱爆了,說不定這項技能也是由古代中國傳過去的呢。

宋代斗茶之風盛行,黑色的茶盞因此在宋代風靡一時,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燒造。為了增加斗茶活動的興味,也為了使黑盞看起來不那么單調,工匠們還在黑盞的釉上大做文章,燒制出“色彩斑斕”的黑釉瓷器。

宋建窯兔毫盞
以兔毫盞為例,它的釉面主體為黑色,但如果仔細看就能看出褐色的細小條紋,像兔毛一樣,因此被稱為“兔毫盞”。
油滴盞的名稱則來源于黑釉上的點點銀斑,好似油滴的反光。

宋油滴盞
以及這種最珍稀的“曜變天目”。黑釉上的淺黃色斑點周圍,圍繞著藍色的光暈,幽深靜謐,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曜變天目盞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藏
上面的“曜變天目”盞為南宋時期燒造,后輾轉流落到日本,目前是日本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日本人形容它,都是用“碗中宇宙”這個詞。
而對于一般的茶藝愛好者,或博物館里的普通觀眾來說,他們或許并不了解這些復雜的科學原理,只是沉醉于宋代黑釉茶盞那變幻莫測的釉色,借著文獻中的只言片語,想象宋代人“斗茶”時的熱鬧景象。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