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氣泡形成的原因和變化規律,有人認為它是由釉層中的水分子變化而來的。在陶瓷燒制過程中,窯內的高溫會使釉層中的結晶水或液態水都變成氣體,當釉層厚時,氣態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釋放不出來便形成為氣泡。
當釉層薄時,氣泡沖破了釉層,則在釉表形成無數小坑凹(麻點)。氣泡的形成與器物的窯口、釉質、釉層厚薄、燒成時窯內的溫度變化、窯內氣氛等因素有密切關系。
在收藏中,鑒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氣泡也是鑒定瓷器年代、窯口的方法之一。不過,這種辦法是否真的靠譜?先來看看哪些瓷器有氣泡:
1)有氣泡的瓷器
青花瓷、釉里紅、青瓷、斗彩、唐三彩、等等,一句話,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氣泡的。
2)絕對沒有氣泡的瓷器
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法郎彩、一句話,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沒有氣泡的。
3)凡是電驢燒的瓷器,應該沒有氣泡
如果是應該有氣泡的瓷器而沒有氣泡,肯定是現代電驢燒的瓷器。瓷器氣泡,與瓷器窯口有很大關系,什么樣的窯口瓷器,就是什么樣的氣泡。

宋代鈞窯瓷器氣泡

宋汝窯瓷器氣泡

宋代哥釉氣泡

元青花氣泡照

清代青花瓷氣泡

現代青花瓷
氣泡在古陶瓷鑒定中的作用
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說法,肯定者認為,氣泡在古陶瓷鑒定中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可以作為鑒別新舊和窯口的主要依據之一;否定者認為,氣泡不過是釉層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氣泡無規律可循,不具有區分標識的功能,因而不能作為鑒定的依據。事實上,這兩種觀點都不完全正確。盡管不同器物的氣泡在具體形態、疏密、多少、大小及層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萬別,有時難以用同一個標準去把握,但相同窯口或品種的器物在氣泡特征方面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窯口或品種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層厚薄、燒成時的窯內氣氛、溫度變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燒成后的器物在氣泡特征方面會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規律。這種共性和規律,在進行仔細分析研究后,有時也可以作為古陶瓷鑒定的依據之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相對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紋飾等其他鑒定標準來說,氣泡并不是最典型最本質的特征,氣泡標準具有不確定性,因而不能無限夸大氣泡在鑒定中的參考價值。對于一些釉中無明顯氣泡或雖有氣泡但特征不典型的陶瓷種類,不宜通過氣泡特征進行鑒定。依據氣泡進行古陶瓷鑒定,最基本的前提在于對被鑒定對象的氣泡特征要了如指掌,這種了解應是在觀察、上手大量真品實物基礎上的感性認識和理性升華,而不能只是通過書本得來的未經對照實物檢驗的似是而非、眾說紛紜的所謂氣泡特征。
注意辨別現代新仿陶瓷氣泡
氣泡在古陶瓷鑒定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注意看,只是參考價值哦!)現代仿造者在注重胎、釉、造型、紋飾等主要特征的仿制時,可能忽略氣泡這種非主要特征。因而,通過對氣泡特征的分析、對比,可以大體知道一件器物在氣泡特征上與真品是否相符。但是這種鑒定,僅適用于氣泡特征比較明顯的那類器物,如汝窯、鈞窯、耀州窯等。對于氣泡特征不明顯的器物,氣泡在鑒定中的參考價值并不太大。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現代新仿器物的釉中也有氣泡,有的新仿品的氣泡甚至具有與真品相似的特征,這是因為做偽者對氣泡特征進行了有意模仿,只要釉的成分和燒制工藝滿足一定的條件,即能達到某種氣泡特征。
古陶瓷和新仿陶瓷在氣泡特征上的不同,與燒造使用的燃料及窯爐結構之間具有很大關系。古陶瓷在燒制時使用的是柴窯或煤窯,而現代新仿陶瓷使用的一般是氣窯或電窯,它們的升降溫曲線及對溫度的控制存在巨大區別。現代氣窯和電窯燒制的仿品,釉中的氣泡一般大小均勻,在分布上缺乏層次感;而古代柴窯或煤窯燒制的陶瓷,釉中的氣泡一般有大、小差別,在分布上有層次變化。
關于氣泡鑒定古陶瓷,目前流傳著許多錯誤的觀點,需要引起注意。有的文章認為,“凡宋代及以前的陶瓷釉中都沒有氣泡……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沒有氣泡,只要發現釉下氣泡便可證明非真正宋瓷”。事實上唐、宋時期的陶瓷釉中有氣泡的現象非常普遍,元代及明清陶瓷的釉中無氣泡的也比較多。還有的觀點認為,“新瓷的氣泡小而密集,舊瓷的氣泡大而稀疏……當然,老的瓷器也可能大而密集,有的也可能小而稀疏,但絕對不會小而密集”。事實上,新仿品釉中的氣泡有的也具有“大而稀疏”的特征,而古陶瓷釉中的氣泡也有許多具有“小而密集”的特征。
有觀點認為,氣泡也有生死,有其內在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瓷器品種、不同的釉層厚度、不同的保存環境等對陶瓷氣泡的生命周期都有一定影響。氣泡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氣泡自身破裂、釉面開片、腐蝕、磨損及自然老化等。死亡的氣泡在高倍放大鏡下一般呈黑褐色點狀。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用高倍放大鏡觀察,老的陶瓷器物釉面確實存在數量不等的所謂死亡氣泡,新瓷的死亡氣泡一般較少。但死亡氣泡的多少很難量化,也有一部分老瓷器的死亡氣泡較少,甚至無死亡氣泡,而一些經過做舊的新仿器物,釉中的死亡氣泡卻比較多,還有的作偽者用尖而細小的利器將釉面的大氣泡戳破,并填以臟物,觀察起來與死亡氣泡無異。因而,以釉中有無死亡氣泡或死亡氣泡的多少來判斷器物的新老,這種鑒定方法并不完全可靠,至多可以作為一種參考而已。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