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據專家考證,大龍郵票圖案設計者是個中國人,而不是先前推測的外國人,但設計者的名字及發行時間很難查明,是中國早期郵票發行史中的一個“懸案”。

有人猜測是時任上海海關造冊處德籍職員費拉爾。他的確設計過不少郵票,而且最著名的是中國郵政史上第一套紀念郵票、第一套多圖郵票、第一套知道設計者的郵票———萬壽郵票。這套紀念慈禧老佛爺60壽辰的郵票,讓費拉爾著實在海關風光了一把。
從1894年發行的慈禧萬壽郵票,到以后發行的加蓋改值票、蟠龍郵票以及郵資明信片等,幾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時,他還為上海、鎮江等地的商埠郵政機構設計、印制過郵票。但是他絕對不是大龍郵票的設計者。
很簡單,沒有設計時間。費拉爾是1892年9月進入上海海關的,距離大龍郵票的發行已逾14年。


還有人猜測是上海海關美籍職員,曾任稅務司的馬士。
至今無法得知“大龍郵票”設計者的姓名,很多集郵家認為是外國人,理由之一是寶塔繪成6層,這位洋人顯然不懂佛教。佛教的寶塔,層級都取單數,從七級浮屠到十三層寶塔,從來沒有雙數的。于是,有人便指出是曾任海關稅務司的美國人馬士設計的郵票。但后來馬士本人否定了此事。馬士在1929年7月25日,給鮑克寫了一封信,說首次發行的中國郵票出自我手,是一個誤會。你可以在1905年中國貿易報告第一編統計要覽內獲知一切詳情……


也有人猜測是中國藝術家,馬士告訴朋友去看1905年中國貿易報告第一編統計要覽,便知端倪。在他說的這份要覽的附錄中,有篇《華郵紀要》中寫道“第一套郵票有一、三、五分銀三枚,有本國技師鐫制銅版……”
以后又有人說郵票由華人設計極有可能,因為圖案具有濃厚的中國風,而且郵票上中文寫得很漂亮,而英文和阿拉伯數字則相對顯得笨拙。
大龍郵票問世至今已有139年,但究竟什么時候正式發行的一直是個謎。上世紀80年代以后,集郵界經過考證、探討,在確定大龍郵票的印制和發行時間上取得了新進展,將發行時間定為1878年7月24日或稍后。
有趣的是,1878年7月大龍郵票面世時,郵政部門并未對其正式命名。到了1885年年底,郵政部門再次發行了一套以龍為圖案的郵票,兩相比較,第二套郵票的圖幅較第一套稍小一些,故第一套被稱為“大龍”,第二套則稱“小龍”。
但是,無論是大龍還是小龍,只是民間的叫法,郵政當局并未正式表態。直到1988年紀念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時,國家郵電部才正式將其定名為中國大龍郵票,簡稱“大龍郵票”。從出生到正式有了“官號”,歷時長達110年,不得不說是中國郵政史上的一樁奇事。
大龍郵票全套一共3枚。面值分別是綠色的1分銀、紅色的3分銀和黃色的5分銀,這樣的安排各有用處。
大龍郵票先后分三期印制、發行,根據圖距版式和紙張等特征分為三個版本。
1、薄紙大龍;2、厚紙大龍;3、闊邊大龍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收藏品似乎應該是越古老的越值錢,最初“薄紙大龍”是發行時間最久遠的,理當最貴吧?然而,事情并不是這樣。有一句老話叫做“物以稀為貴”,正如前文所述,第二期印刷的“闊邊大龍”印期短、印量少,所以價格最為昂貴。
特別是闊邊大龍5分銀的新票存世極少,尤為珍貴。
整版25枚的闊邊5分銀新票為世界孤品,因其被集郵者廣泛熟知時,為美國集郵家施塔所收藏,故曾被譽為“西半球最罕貴之華郵”。
雖然“大龍”當時的發行量有100萬枚,但由于種類和版別的不同,價值卻有著天壤之別。
中國嘉德2008年春季拍賣會中,大龍郵票三枚全,中上品曾以5376萬元價格成交,轟動一時。一般版別的“大龍”也往往數萬一枚。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