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說,玉鐲碎了就是幫你擋了災,聽到這句話時總是很憐憫自己的玉鐲~畢竟跟了自己這么年.... 所以中國古代就有破損玉器修復的方法,從出土文物的玉器件考證中,我們發現每一時代均有修復之例。這里之所以作專門介紹,一是請收藏者在選購玉器時務必注意,不要把修復過的東西視作完美無缺,以致受騙上當;二是遇到壞了玉器,雖然自己無法修復,但對如何修復,心中也好有個底。

1、一分為二
有些玉器碰壞后,設計師、雕刻師總是根據其破損情況,部析它原來的造型,經過一番巧思,然后在原件基礎上巧妙分割,一分為二,把原來的雕件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或關連的小件。這樣的修復,因為一般不作大的舍棄,所以減少或彌補了原來的損失,甚至修復后的玉器價值,有時還不遜于原件。
但是該方法要求修復的技師具有較高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修復的工作量也很大。
2015年,廈門一家金店的女店員在移動一個價值1000多萬元的玉鐲時不小心掉到地上摔成兩截,金店老板得知情況并未要求店員賠償。通過精心修復將摔斷的玉鐲變成兩個玉鐲,修復后的兩只玉鐲由于造型別致,仍然有客人愿意出高價買下。真是失而復得!


2、金銀鑲嵌
該方法是用金銀等貴重金屬鑲嵌在破損的玉石上,起到掩蓋破損或連接斷裂處的作用。由于金銀本身就是很貴重的金屬,而且也經常被用來制作各種裝飾器物,所以金銀配玉的方式也廣泛為人們接受。另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也常有‘金玉良緣’和‘金鑲玉’的說法,因此金銀鑲嵌的修補方法不失為玉器修復的首選方案。
但是由于金銀本身的價格較高,因此金銀鑲嵌的方法相對來說成本較高。


3、重新修復
一般玉器的破損多在棱角和突出的位置,通過簡單的重新磨平和拋光可以掩蓋斷口,但是一般而言容易影響原來造型的比例和協調性。
復雜一點的修復就需要依據破損處對原來的作品進行補救式的再創作,采用去高補低、去肥補瘦、以壞補壞、以破補破等手法進行修補,這種修補方式工作量大,創新難度高,但如果真的是創意獨特,往往也是整體效果最貼近原作品,修復程度最完美的一種修復方式。

4、斷口粘合
一般來講,玉器破損后考慮到一分為二的修整不合算,不稱意,或者不能重新雕琢,才會想到粘合。這種粘合方法的大致操作過程是:先將斷裂面仔細清掃干凈,再用高效粘合劑(聚醋酸乙烯浮劑或環氧基樹脂)均勻地涂于其上,然后細心地對準原來的部位,用力粘合,擠出裂口的粘合劑,再用丙酮擦除,粘合劑凝固的過程中,最好用膠帶固定,或以重物壓住,以免錯位。
這種方法的有點是效率高,保持了原有玉器的風貌,缺點是不適合透明度較高的玉石材質,而且影響了玉器原有的價值。

5、缺處填補
如果玉器僅有一些微小的破損或端口也可以采用缺處填補的方式來進行修復。一般用合成樹脂摻滑石粉,涂于缺失部位,以雕刻方式修復。也有用封蠟調配色料填充,然后用燒燙過的小刀或類似的平面金屬抹平蠟面。
該方法的優缺點和粘合的方法一樣。保留了器物的原貌,但影響了原有的價值。算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吧。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