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古玩中的一大項,近年瓷器價格漲幅驚人,10年前只要幾千元錢的瓷器,如今價格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價格飆升的同時,造假也在泛濫,造假者往往借用最新陶瓷科研成果,突破當前的科技鑒定手段,最為典型的就是用X光讓新瓷變古董。

4000年歷史的唐三彩
歐洲一家最有名的博物館打算以令人乍舌的價格,買進6件中國唐三彩陶器,為了保險起見,該館用最新的熱釋光技術進行測定。結果,發現3件唐三彩的制造年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唐代開國至今僅1300多年,怎么會有年代如此久遠的唐三彩呢?經專家會診,終于發現這3件器物都是有人故意對其進行人工輻照,致使測得的熱釋光年齡遠遠超過了唐三彩的實際年齡。
別忘了,造假者們也在與時俱進呢。熱釋光可以用作陶瓷真偽的鑒定。陶器每千年累積劑量在1~5Gy之間波動。如果測出劑量小于1,即可斷定為近代仿品。不過這種方法只能看出誰是假的,不能保真。可惜這哥們學藝不精,照射大了,直接整成4000年前了。
X光鑒定,真假難辨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香港古董商在河南購得了一批唐三彩的高仿品,運回香港冒充文物販賣,不想卻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有顧客拿著買到的瓷器,去做熱釋光的年代檢測,居然順利過關,被測定為唐代真品。古董商人聞訊后,大喜過望,馬上又拿了幾樣東西去檢測,可又被定為現代的贗品。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古董商人百思不解,反復對比琢磨,終于找到了其中的蹊蹺。原來,他當時買的唐三彩比較多,除自己隨身攜帶了幾件,坐飛機回港外,其余都是從陸路托運回來的。現在,能夠蒙混過關的全是自己帶回來的,托運回來的都露出了破綻。古董商苦苦思索,終于想到了機場的安檢環節。那時的安全檢查還是采用X光檢測,會不會是X光在作怪呢?于是他拿了幾件贗品瓷器,跑到機場去過安檢的儀器,然后再送去做熱釋光的年代檢測,果然都被鑒定為年代久遠的老古董。熱釋光的技術密碼,就此被破譯了。

科學鑒定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考古學中有幾十種測年的方法,大多數與放射性元素有關。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優勢。
中國惟一的政府鑒定機構是1983年成立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由于國家鑒定委員會委員的特殊身份,委員越來越多。文物鑒定委員幾乎變成了一種社會榮譽,而不再是純粹的專家身份。
文物鑒定往往是瞬間完成的,就像遇到熟人你不需要對著他臉看半天,他遠遠咳嗽一聲你就知道是誰。上當者絕大多數是貪便宜者,抱著僥幸的心理以為天上掉餡餅被自己撿到了,殊不知掉下來的,僅僅是塊大鐵餅和陷阱而已!文物行業的水一點也不深,而是混。水很清澈,你從多高跳下去都觸不到底,這叫水深;你現在往里跳,不是戳腳就是撞腦袋,這是水混,只是你看不到底而已。
大量用現代高科技制造的“高仿古董”、“逼真文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因此,高科技鑒定只能當作輔助手段,倘若僅僅依靠高科技鑒定結果買東西,恐怕吃虧上當再所難免。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