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就快到了,中國的中秋節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底蘊的古老節日。說到中秋,人們想到的總是
團圓、月餅、賞月……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心中頓生無限遐想與相思之情。自古以來,人們將臆想中最美好的故事都給了月宮!嫦娥,吳剛,桂樹、白兔,還有那只蟾蜍被文人墨客們作為永恒的主題,構成了他們筆下一首首婉約的詩詞;一幅幅唯美的書畫。
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秋》一詩中也說:“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認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高高在上的那輪明月被人們愛到極致并冠以諸多昵稱與別名,“玉盤”、“銀漢”、“冰輪"、“新月”、“冷月”、“皎月”、“皓月”,中秋之月百頌不衰,詩畫綿延,丹桂流芳。
名人書畫欣賞
在這花好月圓之夜與大家共賞幾幅與中秋節相關的古現代名家書畫作品。

王獻之 《中秋帖》王獻之的《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珣《伯遠帖》,曾被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譽為“三希”,意即希世珍寶。

《中秋詩帖》為宋代米芾據王獻之《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原帖在“中秋”之前還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為米芾所藏,后刻入《寶晉齋法帖》。此帖行書3行,共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無署款。

歷代文學作品常將玉兔喻為明月,有“金烏西墜、玉兔東升”之說。而齊白石的《丹桂雙兔》,以兔及中秋時節的桂花為題,正是表現中秋時節特色的精品。相傳,齊白石曾飼養數只黑白兔子,觀察它的生活習性,揣摩它的形象動作,才得以創作出一系列神情姿態逼真、傳神的兔子畫。
齊白石作畫植根傳統,以文人畫為根基,發掘民間傳統,探討雅俗結合,為傳統花鳥畫注入了蓬勃生機

此畫無作者款印,舊簽題標為《五代人浣月圖》。若由仕女身著半袖裙襦,及焚香侍女腰間系縛的長柄紈扇來判斷,此幅原稿的時代,雖符合十世紀規制,但樹石畫法,筆致夸張,已呈顯宋末元初特質,推測應出自南宋宮廷畫師所摹。
此幅畫明月皎潔,高掛天際。庭院深處,高植著虬松、梧桐與芭蕉,枝葉蒼郁欣茂,地面另有芙蓉、蜀葵、雛菊等花卉,競吐芳香。奇石上盤踞的蟠螭,正低伏瀉水,池中波紋蕩漾。盛裝婦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滌珠。旁立侍女三人,或臨案焚香,或捧奩,或荷琴,神情莊嚴靜穆。女子對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為流行,此作或與古代的拜月風尚攸關。

沈周《有竹莊中秋賞月圖》《有竹莊中秋賞月圖》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巨制。畫面山水清勝,竹樹橋亭,明月高懸,景致幽靜,描繪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莊”內的平安亭,與友人中秋飲酒賞月的情景,筆墨雄健老辣,格調疏簡蒼勁,意境清幽高曠。而書法部分則是沈周滿懷激情,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興致勃勃地抒發其中秋賞月時的復雜心情,結體嚴整,筆法沉著穩健,蒼勁老練。整卷書畫詩文相映成章,堪稱詩、書、畫三絕。
此外,宋代馬遠作品《月下把杯圖》,豐子愷《中秋》、《團圓之夜》、《團圓》等作品,也描述了中秋團圓的景象、共沐月光、把酒言歡的景象。無論古人還是今人,中秋節帶給了我們太多豐富的精神內涵,在觀賞前人作品之余,讓我們細細體會他們的創作感受。

團圓、月餅、賞月……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心中頓生無限遐想與相思之情。自古以來,人們將臆想中最美好的故事都給了月宮!嫦娥,吳剛,桂樹、白兔,還有那只蟾蜍被文人墨客們作為永恒的主題,構成了他們筆下一首首婉約的詩詞;一幅幅唯美的書畫。
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秋》一詩中也說:“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認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高高在上的那輪明月被人們愛到極致并冠以諸多昵稱與別名,“玉盤”、“銀漢”、“冰輪"、“新月”、“冷月”、“皎月”、“皓月”,中秋之月百頌不衰,詩畫綿延,丹桂流芳。
名人書畫欣賞
在這花好月圓之夜與大家共賞幾幅與中秋節相關的古現代名家書畫作品。

王獻之 《中秋帖》王獻之的《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珣《伯遠帖》,曾被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譽為“三希”,意即希世珍寶。

《中秋詩帖》為宋代米芾據王獻之《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原帖在“中秋”之前還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為米芾所藏,后刻入《寶晉齋法帖》。此帖行書3行,共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無署款。

歷代文學作品常將玉兔喻為明月,有“金烏西墜、玉兔東升”之說。而齊白石的《丹桂雙兔》,以兔及中秋時節的桂花為題,正是表現中秋時節特色的精品。相傳,齊白石曾飼養數只黑白兔子,觀察它的生活習性,揣摩它的形象動作,才得以創作出一系列神情姿態逼真、傳神的兔子畫。
齊白石作畫植根傳統,以文人畫為根基,發掘民間傳統,探討雅俗結合,為傳統花鳥畫注入了蓬勃生機

此畫無作者款印,舊簽題標為《五代人浣月圖》。若由仕女身著半袖裙襦,及焚香侍女腰間系縛的長柄紈扇來判斷,此幅原稿的時代,雖符合十世紀規制,但樹石畫法,筆致夸張,已呈顯宋末元初特質,推測應出自南宋宮廷畫師所摹。
此幅畫明月皎潔,高掛天際。庭院深處,高植著虬松、梧桐與芭蕉,枝葉蒼郁欣茂,地面另有芙蓉、蜀葵、雛菊等花卉,競吐芳香。奇石上盤踞的蟠螭,正低伏瀉水,池中波紋蕩漾。盛裝婦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滌珠。旁立侍女三人,或臨案焚香,或捧奩,或荷琴,神情莊嚴靜穆。女子對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為流行,此作或與古代的拜月風尚攸關。

沈周《有竹莊中秋賞月圖》《有竹莊中秋賞月圖》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巨制。畫面山水清勝,竹樹橋亭,明月高懸,景致幽靜,描繪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莊”內的平安亭,與友人中秋飲酒賞月的情景,筆墨雄健老辣,格調疏簡蒼勁,意境清幽高曠。而書法部分則是沈周滿懷激情,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興致勃勃地抒發其中秋賞月時的復雜心情,結體嚴整,筆法沉著穩健,蒼勁老練。整卷書畫詩文相映成章,堪稱詩、書、畫三絕。
此外,宋代馬遠作品《月下把杯圖》,豐子愷《中秋》、《團圓之夜》、《團圓》等作品,也描述了中秋團圓的景象、共沐月光、把酒言歡的景象。無論古人還是今人,中秋節帶給了我們太多豐富的精神內涵,在觀賞前人作品之余,讓我們細細體會他們的創作感受。

聲明:
1)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圖片源自于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小編刪除。
2)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

官網:中國企業家收藏網(http://www.nanachimi.com/)
同系列公眾號—珍稀奇文化:zhenxiqi100
(企業家身邊的收藏顧問,藝術品收藏新標準)
珍稀奇收藏藝術研究院
(全國第一家收藏藝術研究院)
珍稀奇文博館
(專業的線下觀摩、鑒賞、學習、交流平臺)
企業家收藏俱樂部
深圳站:shoucangclub 歡迎加入我們!
旨在打造最高端的收藏圈子與價值分享平臺!
中華企業家收藏協會
深圳站:qyjshoucang 歡迎加入我們!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