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散論(二)
呂蘭堂
6、齊白石說“中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話不錯。但同時,這句話只是對文人畫特點的表象概括,并非中國畫的命門所在。中國畫發展到一定階段,也講究格物致知、應物象形。縱觀唐宋繪畫,許多作品都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只是后來文人畫的興起改變了中國畫的發展方向。文人們在道、禪、心學的影響下,形成“寫胸中意氣”、“聊以自娛”、“以形寫神”、"貴有古意”的藝術觀念并付諸理論。在此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畫弱化了對物象形的描繪,強化了對“寫”、“韻”、“意”、"趣”、“簡”的追求,且最終形成了當下中國寫意畫不求形似的特征。
7、蘇東坡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中國畫是不能以像與不像這樣的觀點評價的。中國畫在抓住并夸張物象特點的基礎上,還對用筆、用墨有較高要求。筆要中、側、順、逆運轉自如; 用墨潑、破、濃、淡自然活脫。有筆有墨之后,再追求有趣、意、蘊,最終附之于奇崛之形,然后加以時日或可期達到奇逸不群的境界。
8、欣賞中國畫是有較高門檻的。中國畫總的來說是趨“雅”的,猶如古典音樂、戲曲、詩歌、舞蹈等其它藝術門類,如果欣賞者綜合素養欠缺,則很難體味到作品深層的美與意味。
9、臨摹是中國畫入門的不二法門。學習要有針對性,勿貪多、求全,一家深入,反復研究。禪宗所謂“一法通,萬法通!”是也。
學生作品

楊旭彤作品

羅文靜作品

姚思琳作品

張倩作品


李蕭筒作品

王云林作品

李小蓉作品


孫龍吟作品


汪青青作品

劉千禧作品

鄭雙雙作品

童夢雪作品

陳雅煊作品

劉蝶作品


吳迎娣作品

謝霜作品
學習體會
汪青青: 我初中開始了解畫畫,直到高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開始學習畫畫。這是我初次學習中國畫,并且是以在網上學習的方式。在學習中,老師用視頻講解和讓我們臨摹名家作品的方式,為我們講解中國畫。從筆,墨,紙開始了解中國畫。筆和墨是中國畫的構成。我從中學到了控筆,中鋒行筆,推筆,怎樣調墨等,學習這門課程讓我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提高,也了解到中國畫深厚的文化底蘊。
劉蝶: 我高二開始學習的美術,現在已經是學習美術第三年。以前學習的都是藝考的畫種,還沒有學習過國畫,作為一個大一的新生接受的都是老師面對面的教學,新的一年因為疫情開始了網上教學,通過學習,發現網上教學比面對面教學更需要自覺,老師的細心教學對學習中國畫筆墨基礎讓我有了更多的認識和學習。
李小蓉 : 從高一開始學美術,期間從未學過國畫。在網絡教學上,由剛開始的生疏到自如,發現也能和老師很好的互動。在中國筆墨畫基礎課上收獲也是很大的,它幫助了我打開了另一個新的世界,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法,至少敢嘗試敢畫了。
曾潔潔 : 在學習中國筆墨基礎課之前并沒有學習過中國畫,因為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藝術生,在繪畫這方面也沒有深入過的了解,我開始學習繪畫是在高一下學期,那個時候由于喜歡繪畫并且文化成績也不是很好于是就選擇了藝考這條路,從最開始的興奮好奇到后面的壓力浮躁,但最終也還是熬過了集訓的那段時間,所以現在的我才能收獲到這么多。網絡學習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新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隨時隨地不受地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識,尋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網絡學習中我能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在學習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學習進步很快。學習中國畫筆墨基礎課時,從來沒有拿過毛筆的來畫中國畫的我有點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專業老師,他耐心的指引我們,讓我們漸漸的進入狀態。并且知道了中國畫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畫好的,要多去研究用筆,多去臨摹一些好的作品,腦中要有繪畫思維,要在臨摹中看到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后記
疫情嚴竣,本次求是學院2019級美術學(3)班的中國畫筆墨基礎課程不得已采用網絡教學。中國傳統繪畫卓然不群、精深博大,非言傳、身教、心悟不可窺其門奧。當今社會,雖網絡發達、資料繁多,若不能靜心明性,精選善學,亦如云煙蜃樓,不可捉其首端。師者,助學生樹信心、明方向、識真藝、促踐行,責任所在,不敢倦怠。幸本屆同學不畏困難,勤問善學,心悟手追,竟也可在短短五周(實際每周僅有一天半課程)之內得以碩果。甚慰!前人言“書無百日之功”,中國畫亦然。所謂中國畫,摹形易,得筆力難,神、韻亦難。愿同學們不滿所得,孜孜不倦,相信假以時日終能慰為大觀。憾不能相見,此集優而記之,以資鼓勵。庚子三月初九蘭堂記于牧云軒燈下
導師簡介
呂蘭堂,2010年畢業于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碩士學位。中國藝術研究院名家高研班吳悅石工作室畫家, 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特聘寫意花鳥課程導師,深圳市珍稀奇文博舘副舘長 ,企業家收藏網書畫部藝術總監 。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