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散論(一)
呂蘭堂
1、中國畫是中國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結晶和縮影。它源遠流長,與中國漢字同根,且互為左右。
2、禪宗與道家哲學是中國畫的靈魂。它們賦予中國畫崇高的精神品格和形而上“道”的意義。
3、立線為骨,以書入畫。基于繪畫工具(毛筆)和審美雙重原因,中國畫的線擁有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概括地講,中國畫的線尚“厚”忌“薄”,尚“圓”忌“扁”,尚“重”忌“浮”,尚“蒼”忌“光”,尚“寫”忌“描”,尚流動忌板結。所謂“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行云流水”、“一波三折”是也。
4、詩是中國畫的心、神。詩是文字的精華,畫也是對自然萬象的提煉。詩是言志的、抒情的,畫也是如此。王摩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種境界是后世無數畫家孜孜追求的。
5、董其昌說,禪有南北宗,畫也有南北。對此,歷史上論畫者眾說紛紜。我以為此南、北宗是對文人畫與專業畫家畫的區分。文人畫之前,畫家以繪畫為職業,與木工、裁縫等匠人無異。他們甚至沒有權利在作品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文人畫興起,蘇軾、王維等文人賦于繪畫更崇高的文化意義,同時客觀上也提高了畫家的社會地位。南北宗論影響至今,也是我們當下欣賞中國畫的重要理論依據。(未完待續)
學生作品

謝霜


謝霜作品

曾潔潔

曾潔潔作品

李棟

李棟作品

楊娟

楊娟作品

王云林

王云林作品

張倩

張倩作品

李蕭筒

李蕭筒作品

陳雅煊

陳雅煊作品

劉千禧

劉千禧作品

簡倩倩作品

劉延麗作品

孫龍吟作品

楊娟作品

王琳作品

吳迎娣作品

王星月作品
學習體會
王星月: 我學畫有三四年了 。這次網絡課堂促使我們自己自覺學習,主動尋找問題,這與傳統課堂比起來有所不同。從我這段時間接觸中國畫來說,我感覺到,要想畫好就必須要用心來畫,要把你的思想融會貫通到畫里,畫的要磊磊落落,要瀟灑,要渾然天成。畫中國畫是一種享受。
謝霜: 我學畫畫已經有六年了,因為某些原因中途也有過暫停,但最后又重新拿起了畫筆,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專業。自己對國畫沒有過多的了解,也沒有接觸過,僅有的知識也只是這段時間網絡課程學習中所了解和接觸到的。網絡課程的學習可以方便老師推薦相關的課程資料供我們學習,使我們能更深層次的了解到中國筆墨的韻律和價值,讓我們感受到中國畫的美,也讓我自己對中國畫多了一份喜愛和想要努力去學習的動力。
李棟: 我是高中開始學畫畫的,之前都沒有接觸過國畫這門課程 。從一開始懷著一種隨意 、疑惑不解的心態上了第一節網課 。一次上課我為了偷懶沒有畫作業被老師發現了 ,但事后老師對我說的一番話卻讓我對國畫對老師有了從新的認識 。我慢慢對它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老師特別負責,教學能力很棒, 是一個很有魄力的老師 。畫不好不要緊, 只要你敢于去畫 ,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你總能畫好的。這是老師對我們說的話 ,我會一直都記在心里。
后記
疫情嚴竣,本次求是學院2019級美術學(3)班的中國畫筆墨基礎課程不得已采用網絡教學。中國傳統繪畫卓然不群、精深博大,非言傳、身教、心悟不可窺其門奧。當今社會,雖網絡發達、資料繁多,若不能靜心明性,精選善學,亦如云煙蜃樓,不可捉其首端。師者,助學生樹信心、明方向、識真藝、促踐行,責任所在,不敢倦怠。幸本屆同學不畏困難,勤問善學,心悟手追,竟也可在短短五周(實際每周僅有一天半課程)之內得以碩果。甚慰!前人言“書無百日之功”,中國畫亦然。所謂中國畫,摹形易,得筆力難,神、韻亦難。愿同學們不滿所得,孜孜不倦,相信假以時日終能慰為大觀。憾不能相見,此集優而記之,以資鼓勵。庚子三月初九蘭堂記于牧云軒燈下
導師簡介
呂蘭堂,2010年畢業于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碩士學位。中國藝術研究院名家高研班吳悅石工作室畫家, 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特聘寫意花鳥課程導師,深圳市珍稀奇文博舘副舘長 ,企業家收藏網書畫部藝術總監 。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