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翠玉白菜,清代宮廷制有多件,可見其深受皇家喜愛。這件翠白菜之色近于自然,是這類作品中的珍品。
【文化典藏】翠花鳥花插

翠花鳥花插,清,高25厘米,口徑5.9×8厘米。
翠呈青綠色,局部有深綠及黃褐色。花插較高,呈樹樁形,主桿粗大,內(nèi)可插物。花插的外壁鏤雕牡丹花枝,枝上立著禽鳥。下配以鏤空雕花紅木座。
花插屬陳設(shè)用品,內(nèi)可插物。明代玉器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狀。清代的玉花插樣式較多,其中樹樁形花插較為典型。這件花插所用翠料有較高的透明度,局部綠色深重,屬高檔材料,是清代宮廷的重要陳設(shè)器。
【文化典藏】翠魚形佩

翠魚形佩,清,長5.6厘米,寬2.2厘米。
作品所用翠料為青、綠二色。青料上有綠斑,以之琢荷花、荷葉。荷之下的綠料琢為魚,寬頭,長身,卷尾,形似鯰魚,如同在荷塘中游動。佩上系一枚珊瑚紐。
唐代已有魚佩,宋、金之時,玉魚銜水草佩非常流行,此類作品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有富貴之意。
【文化典藏】翠福祿壽長方插屏心

翠福祿壽長方插屏心,清,長17.5厘米,寬13.4厘米,厚1.5厘米。
翠質(zhì)青綠色。插屏心為長方形,片狀。作品雕山林之景,山石現(xiàn)于作品邊部,中間松樹成林,松高葉茂,三老人散立于樹下。
作品中三老人為“福祿壽三星”,即所謂的福星、壽星、祿星。此種圖案在清代極為流行,宮廷器物中也多見,寓意福、祿、壽。
【文化典藏】金鑲翠挑簪

金鑲翠挑簪,清,長16.2厘米。
此簪金質(zhì),簪身細長。較粗的一端嵌接翠簪頭,翠質(zhì)青綠,局部為深綠色。簪頭雕作一只手,腕戴白玉鐲,五指握一翠如意,如意頭勾回,套一翠活環(huán),環(huán)下掛珍珠六粒、藍晶墜角一個。
人云:畫人難畫手。畫手難,雕手亦難,古來玉工能把手雕好者亦不多見。此簪簪頭以手為形,纖指長甲,足見玉匠之功力。其下所掛珍珠顆顆圓潤光澤,大小均勻,加之藍晶墜角,集金、玉、珠、翠、晶于一挑簪,十分珍貴。
【文化典藏】翠靈芝佩

翠靈芝佩,清,長5.5厘米,寬3.2厘米。
翠質(zhì)呈綠色。佩為片狀,體較厚,雕作靈芝樣。上部有孔,穿有絳繩、米珠及粉紅碧璽。
此件飾品翠色綠而均勻,透光性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質(zhì)感。
【文化典藏】翠子孫萬代佩

翠子孫萬代佩,清,長4.9厘米,寬3.1厘米。
翠質(zhì)為綠色。佩長方形,體較厚。其上鏤雕葫蘆及葉子。佩上部系黃絳,串有米珠及圓形碧璽一片。
“葫蘆”二字與“福祿”諧音,人們以葫蘆寓福祿,因葫蘆結(jié)于蔓上,寓意為福祿萬代,因葫蘆多子,又寓子孫萬代。此作品以葫蘆為題材表示吉祥之意,雕琢精細,佩帶于身有很好的裝飾效果。
【文化典藏】翠夔耳獸面紋爐

翠夔耳獸面紋爐,清,通高10.3厘米,口徑9.2厘米。
翠色青白,局部綠色。爐為圓形,壁較直,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爐身兩側(cè)有對稱的夔式耳,夔形較扁,獸頭,細身。爐蓋較高,花蕾式鈕,蓋面飾獸面紋。爐下三矮足。
古代玉爐多為燒香而做,現(xiàn)存最早的玉爐為宋元時代的作品。明代玉爐開始增多,多無蓋,實用性較強。清代宮廷制造的玉爐是從明代玉爐演變而來同時又仿古彝器,增加了裝飾效果,多用于陳設(shè)。
【文化典藏】翠鏤雕荷花墜

翠鏤雕荷花墜,清,長2.8厘米,寬3.6厘米。
翠色青綠,局部色較重。墜為片狀。顏色最重的中部鏤雕荷葉,三歧狀,邊緣上卷,表面以陰線刻葉之脈絡(luò)。荷葉上下的淺色處分刻荷梗、蓮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將整枝蓮表現(xiàn)出來,造型鮮活,色彩富有層次。
荷蓮為傳統(tǒng)的裝飾題材,明清兩代,文人多以荷蓮題材為書、為畫,匠人以其為時樣,或譽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貴連年。此作品翠料珍貴,小巧玲瓏,圖樣翻新,入目不俗。
【文化典藏】翠香囊
翠香囊,清,長6.2厘米,寬4.6厘米。
翠質(zhì)綠色,局部色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貯存香料。兩面鏤雕錦紋地及雙魚。香囊兩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墜角。
香囊用以佩掛于身,內(nèi)儲香料,香氣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濃者宜人。清宮所遺翠香囊,其內(nèi)尚有舊時所用之花,雖已枯萎,依然可見昔日之秀美。
【文化典藏】翠蝙蝠戒指

翠蝙蝠戒指,清,直徑2.2厘米。
翠色青綠,多條紋。戒指為環(huán)形,外表飾凸起的蝙蝠及壽字。
作品所用之翠為白地綠料,以綠色為主,帶有暗綠色條紋,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見的。清代圖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與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
珍稀奇打造企業(yè)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
注:本文部分內(nèi)容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