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里程碑性在于:真正地向所有人開放版權。人們可以欣賞、下載,給作品再創作,將畫作的局部畫作紋身,或用于服飾和產品設計……并且不需要詢問任何人。

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歷來以珍藏著17世紀荷蘭美術史上“黃金時代”的諸多作品真跡而著稱全球。據悉,荷蘭國立博物館公開的藏品高清大圖數量極多、質量極佳,其中包括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倫勃朗的真跡《夜巡》;以及表現主義之父——畫家梵高的真跡《自畫像》等知名作品的數字影像。這些高清大圖不僅全部免費公開而且還可以讓觀賞者左右移動、欣賞到精細度超高的細節。

倫勃朗的《夜巡》,我們常見的作品是這樣的

近距離觀賞原作,人物神態都清晰了很多

皮膚紋路清晰可見

再放大,瞧這雙眼皮,和眼睛一邊寬
這還不止,整幅畫能隨意拖動,于是我們能發現不少細節。

比如中尉的三層蕾絲邊的衣領

中尉的喇叭花高跟長靴

女孩腰間掛了只白雞

這兩人中間竟然還有一只眼

有沒有覺得覺得,之前覺得名畫也不過爾爾,只是因為沒有走近它的機會?

梵高《自畫像》

絕對的高清

梵高的雙眼皮

梵高的櫻桃小口

約翰尼斯·科內利斯·維斯普倫克1641年作品

荷蘭著名冬季風景畫大師亨利克·阿維坎普作品

荷蘭著名冬季風景畫大師亨利克·阿維坎普作品局部

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作品
除此之外,2016年7月,荷蘭國立博物館又干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目測又要圈粉無數。故事也有關于倫勃朗。1634年,年僅28歲的倫勃朗受邀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對新婚夫婦創作巨幅肖像畫。畫中人物分別是新郎Marten Soolmans和新婚妻子Oopjen Coppit。作為荷蘭新貴,他們想通過任何可能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光輝故事,于是邀請當時荷蘭最時尚的畫家倫勃朗為其作畫,并支付了500荷蘭盾作為酬勞。要知道在17世紀的荷蘭,100荷蘭盾能買到1噸黃油。
這兩幅肖像畫一直保存在這對夫妻家中,在他們離世后便輾轉至其他荷蘭私人藏家手里,從未被分離,也從未離開過荷蘭。直到1877年,傳說中地球上最神秘且最有影響力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買下了這兩幅畫,并將它們一并帶到了法國,一直珍藏至今。在長達四個世紀的時間里這兩幅巨作一直為私人所有,至今只在公眾面前短暫出現過一次(在1956年短暫現身荷蘭)。

倫勃朗《馬爾丹和奧爾金》
一直致力于讓藝術回歸百姓的荷蘭國立博物館自然不會這么靜靜坐著。他們一直通過各種渠道打聽這兩幅畫的消息,并希望早日將它們帶回荷蘭,帶回普通老百姓的身邊。去年年底他們終于等到了機會,羅斯柴爾德家族有意出售這兩幅畫,定價高達1.6億歐元(約合11.4億元人民幣)。面對資金有限又不想讓這樣的藝術瑰寶再次被私藏的情況,荷蘭國立博物館與法國盧浮宮上演了驚天合作,兩方各籌得一半的款項一起買下了這兩幅巨作。至此,這組被私人珍藏了四百多年的藝術瑰寶終于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中。
這兩幅畫是由荷法兩國各買了一幅。出于對藝術和原作品的尊重,兩個國家博物館承諾這對夫婦會永遠放在一起展覽,永不分開。這組畫今后將被兩家博物館輪流展出。今年7月2日起它們亮相于荷蘭國立博物館,展期三個月后,10月會被荷蘭國立博物館的專家拿去修復。修復完成后會在荷蘭國立博物館再展出三個月,然后運到法國盧浮宮呆三個月。之后荷蘭國立博物館和盧浮宮會輪流展出五年。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出于對藝術的尊重,對觀眾的尊重。
放幾張局部圖感受一下倫勃朗令人驚嘆的細節描繪和對光線的處理。比起油畫這更像是照片,不是嗎?

新娘脖子上鏤空的蕾絲和反光的珍珠首飾讓人無法移開眼

放大看,新娘裙子的材質和高貴的設計都被完美還原

再看新郎的鞋子,奢華質感和陰影的處理讓人驚嘆
除了畫作,在線欣賞館藏文物也是樂趣無窮。上面刻了什么字,人物的鼻眼長什么樣,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人們再也不用隔著冰冷的玻璃陳列柜一邊癡癡張望,一邊擔心撞上去了。

青花瓷器

Adriaen van Wesel作品

一只嬌羞的藍色金剛鸚鵡
熱愛藝術的荷蘭人希望大家不僅能欣賞藝術,還能從藝術中獲取靈感,進行二次創作。
不但完全不用擔心版權問題,如果你的作品夠出彩,還有機會獲得荷蘭國立博物館的Rijksstudio Award年度大獎及1萬歐的獎金。

2015的最佳作品是從倫勃朗1635年的作品《圣斯蒂芬被石塊擊斃》中的獲得靈感的紙質手環書

著名設計品牌Droog Design工作室以荷蘭國立博物館所藏的17世紀油畫《花朵與靜物》創作的紋身作品

荷蘭國立博物館此舉可謂是全球藝術圈的“業界良心”。一家如此規模的國立藝術館敢于冒著風險把眾多珍貴展品的高清大圖上傳到互聯網,其行為無疑是對藝術非功利性的一次捍衛和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的一樁佳話。我們相信藝術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屬性,它屬于全世界各個民族熱愛生活與和平的每一個人。荷蘭國立博物館的有益之舉讓更多人能夠不出家門欣賞到大師真跡的風范,對于拉近公眾與藝術的距離而言,是一樁功在千秋的好事。
對于一個博物館來說,能邁出這一步并不容易。有網友擔心:將館藏毫無保留地放在網上,難道不擔心游客今后不去參觀了嗎?對此,荷蘭國立博物館表示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相反,他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通過這個項目了解到博物館內的館藏珍品,感受到藝術品的魅力,明白藝術品的價值。當人們來到阿姆斯特丹的時候,就一定會想與這些藝術品面對面。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