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風度翩翩的“東方王子”?
或是散發神秘氣息的珠寶和豐盛的珍饈?
眼下,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舉行的一場展覽,將帶您“穿越”至古代的阿拉伯,了解這片土地的深邃之韻。

展覽名為“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由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沙特旅游與民族遺產總機構共同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展出了466件(套)收藏于沙特各個博物館中的珍貴考古與文化遺物。據介紹,此次展覽是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王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后,在文化交流與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交流系列展覽的又一個“重頭戲”。

▲ 有木有感覺推開這扇門就會穿越到異域世界?
在展覽中亮相的文物,時代跨度自100萬年前的石器時代開始,經史前時期、前伊斯蘭時期、伊斯蘭時期,直至近現代沙特王國的誕生,相當全面地反映了沙特阿拉伯考古學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進程。其中,大量文物出土于歷代香料之路、朝圣之路沿線,是阿拉伯本土文化與半島內外的東、西方文化之間發生交流和互動的重要物證。

▲ 人形石碑 公元前4000年 砂巖

▲ 金面具 公元1世紀 黃金
從100多萬年前的史前時期開始,早已有古人類繁衍于這片土地,神秘的石刻銘文、紀念性的人形石碑以及制作精美的青銅塑像,都堪稱前伊斯蘭時期阿拉伯文化的典型代表。伊斯蘭時期,商旅和朝圣者留下了許多關于重要遺址的相關記載,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沙特王國在阿拉伯半島開展了廣泛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在考古學家們的努力之下,一批批重要的考古發現從沙漠荒丘中揭示出來,珍貴的古代遺產得以重見天日。本次展覽中的許多文物都是近年來新的考古發現,會為您揭開了一個引人入勝的阿拉伯古代世界。

▲ 赫拉克勒斯雕像 公元1至3世紀 青銅

▲ 蛇紋錐形瓶 公元前3千紀晚期 綠泥石
展品中,三件人形石碑所表現的人物衣著和神態風格迥異,具有生動的表情和傳神的姿態,據介紹,它們是阿拉伯半島迄今發現的最早最著名的古代人類遺物,或許代表著古代阿拉伯半島不同村落和部族間存在的風俗差異。這些石碑距今約6000年,多出土于阿拉伯半島北部的哈伊勒和塔布克地區。在約旦南部至也門地區,這種石碑也有著廣泛的分布,被認為或許與古代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活動或喪葬習俗有關。

▲ 額飾珠寶 公元2世紀 黃金、次寶石、珍珠

▲ 《古蘭經》奧斯曼王朝時期(公元16至17世紀) 墨水、顏料、金、紙
泰馬是傳奇香料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沙特西北地區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地區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阿拉伯北部通往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以及通往埃及、地中海東部的商路,都交匯于此。直至公元7世紀伊斯蘭時期正式開始之前,泰馬在該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歐拉則是阿拉伯西北部古地名德丹的現代名稱,這里也曾是香料之路上的重要站點之一。展覽中,雕像、香爐、石碑、石盤、短劍、金片和金面具等品類豐富的文物,都是這兩個地區的重要考古發現,為您展現阿拉伯歷史與文化進程中重要階段的遺存。

▲ 香爐 奧斯曼王朝(公元1649年) 鐵、金、銀
除了富有古代“極簡主義”之感的文物,您還可以在此次展覽中看到男性雕像、建筑構件、珠寶和印章等精致的古代阿拉伯“心頭好”。其中,《古蘭經》與經匣尤具“顏值”,經歷了時間洗禮的金色經文仍然顯得光彩熠熠,而經匣的繁復圖案也堪稱裝飾設計的經典之作。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2017年3月19日。年末時分,寒風愈發凜冽,您不如來中國國家博物館“穿越”到“阿拉伯”,感受這份來自異域的溫暖與神秘。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