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南京西善橋南朝墓葬出土了一幅大型磚刻壁畫,該畫分為兩段,各長2.4米,高0.8米、距底0.5米,分別位于墓室兩壁 。畫面以銀杏、梧桐、喬柳、松柏等樹木為間隔依次繪畫席地而坐的人物8名,旁有榜題。南壁自外而內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北壁為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四人,除榮啟期外余者正是竹林七賢人物,是現存最早和最完整的竹林七賢題材繪畫。

南北朝 竹林七賢畫像磚拓片1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共由200余塊磚拼砌而成,其制作過程是先在整幅絹上畫好藍本,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磚坯上,再在每塊磚的背面刻就行次號碼,待磚燒就后依次拼對而成的,故而能較真實的反映出當時的繪畫風格。
上海博物館所藏晚唐孫位《高逸圖》的人物形象及構圖形式與西善橋東晉墓磚刻《竹林七賢圖》大致相同,兩者的圖像程式先后繼承關系非常明確,因此,從磚刻《竹林七賢圖》上的榜題,也可以推導出《高逸圖》中所繪人物的身份。


《高逸圖》與壁畫中的王戎形象對比
《高逸圖》右起第二位人物手持一桿長柄如意,正襟危坐,雙目凝神,若有所思,與南京西善橋東晉墓磚刻《竹林七賢圖》中用手玩弄如意(很清晰的癢癢撓)的王戎形象頗為相似。庚信《樂府·對酒歌》中有“山簡接籬倒,王戎如意舞”的描述,其身份可確認為七賢中的王戎無疑。
七賢中的劉伶以好酒聞名,曾作《酒德頌》,公然稱贊飲酒的好處。他嗜酒成癮,常攜酒乘車出外,“使人荷鍤而隨之”,說如果醉死便就地掩埋。《高逸圖》中的第三個人物身前堆滿酒具,手捧一盞,正扭轉身子向童兒手中的唾壺垂唾,與磚刻《竹林七賢圖》中手執耳杯,專注美酒的劉伶形象異曲同工,應該也是同一人物。


《高逸圖》與壁畫中的劉伶形象對比
清代發現的洛陽存古閣藏石刻《竹林七賢圖》的圖像,采取上文下圖的構成樣式,上部刻有“晉河內竹林七賢圖并傳”一文,現存山濤、向秀、阮籍、阮咸四人史傳,其余三人散失。這個版本雖然年代較磚刻為晚,但可貴的是其中圖像的鐫刻順序與行文記載順序一致,其人物形象在動作細節、環境陳設、器物形制方面與《高逸圖》更為近似。
對照《高逸圖》和石刻本,可知兩者右起第一位人物是七賢中的山濤。兩者不但面容沉穩,體態豐腴,半露上身,抱膝而坐,做沉思之狀的形象相類,身邊酒器的陳設位置也都一致。


《高逸圖》與洛陽存古閣石刻的山濤形象對比
《高逸圖》中第四位士大夫形象與石刻本《竹林七賢圖》左上角處的人物形象相同,面露微笑,手持麈尾,依靠花枕而坐,面前擺放著兩盤仙桃蔬果,一位侍者雙手恭敬地捧著放置酒杯的盞托,立于一旁,可以推斷其人就是阮籍。


《高逸圖》與洛陽存古閣石刻的阮籍形象對比
古畫的存世,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名士所穿的便服——衫子,衣無袖端,敞口寬大,非常隨意方便。魯迅先生《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曾提及當時名士的風氣喜服藥、行散,穿的衣服都很寬大,飄然有世外之姿,正與畫中的情景相符?!陡咭輬D》中的人物都帶著小冠,合于《晉書》中貴族階級“晉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 ”的記載。
竹林七賢以好酒著稱,因此酒器自然是畫中必備的道具。磚刻畫中山濤、阮籍、王戎身前都有一個帶把的酒器,上面還浮著一只小鴨子。沈從文先生把這種酒器稱為“鳧頭勺”,也有人根據1953年南京中華門外碧峰寺六朝墓中出土的同類帶把陶瓢命名它為瓢樽。

南昌縣博物館藏六朝青瓷瓢樽
畫中山濤正舉杯將,手中的酒器,也正是漢魏以來常用的耳杯式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鳳鳥紋耳杯
《高逸圖》中所描繪的酒器,明顯顯示出唐代器具的風貌。如劉伶身前擺放著一套樽勺 ,是典型的唐代盛酒用具。

《高逸圖》中樽勺
另一邊擺放著的一個六曲三足盤和其上的酒杯也都能找到相應的實物參照。

《高逸圖》中的六曲三足盤和其上的酒杯

唐房齡公主墓壁畫仕女圖中的盤子
其左側阮籍的童子手中捧著杯盤一副,則與內蒙古巴林右旗洪格爾蘇術哈魯遼墓出土的銀鎏金杯盤異曲同工。

《高逸圖》童子手中的杯子

銀鎏金杯盤 巴林右旗遼墓出土
憑幾是席地坐者的前面或側面倚靠的家具。一說源于上古時期的俎或者案之類的器具。

青銅俎或案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它可能源自車上配備的“軾”,即車前橫扶手,又稱為“挾軾”?!妒酚?middot;孟嘗君列傳》曾記載“天下之游士憑軾結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強秦而弱齊;馮軾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無論哪種說法,憑幾的早期式樣都是比較簡單的直型幾,其形式是兩條腿支撐一根橫木。

曾侯乙墓漆幾
這種憑幾流行的時間很長,從戰國至唐代都有使用?!吨窳制哔t圖》中的王戎和《高逸圖》中的山濤,身后就都有一個憑幾,只不過王戎所憑之幾簡直樸素,而山濤的憑幾雕題繪花,顯得極為精致和華麗。
隱囊的作用大致相當于今天的沙發靠墊?!陡咭輬D》中有三個人的身后靠著隱囊,其花紋是典型的“唐代大團科式華錦紋樣”,體現出非常強烈的時代特征。

《高逸圖》中的隱囊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