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古陶瓷博物館館主烏力吉介紹,帶鉤中高檔的要數玉帶鉤和純金帶鉤,然后是錯金銀的帶鉤,此外還有鑲嵌類的,最常見的就是老百姓使用的沒有任何鑲嵌、雕刻,材質也非常普通的帶鉤,例如青銅的、鐵的。帶鉤中戰國時期的帶鉤制作最為精美,圖案也非常漂亮 ,當然如果遇到材質優良、工藝精細的帶鉤,即便不是玉質的,不是戰國時期的也值得收藏。
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寶艦說:“中國講究玉文化,玉在古代中國屬于比較高端的材質,所以本身它的材質就優于青銅或其他普通材質,而且玉帶鉤都是一個一個手工雕刻而成的,不像青銅帶鉤甚至可以批量生產,這也決定了它們的價值不同。與此同時,純金帶鉤的市場價格也不菲,收藏價值也不比玉帶鉤遜色。”
對于老百姓來講,帶鉤就是系腰帶的掛鉤,體現更多的是其實用性,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使用的腰帶也不是沒有任何講究,例如有的人用的是名牌的腰帶,有的人用的是純手工制作的腰帶,還有的人就是用一根布帶系著。不同材質、不同品牌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顯現出一個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古人使用的帶鉤也是如此。
帶鉤不僅僅有材質上的區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純金的、玉的、錯金銀的都是非常少見的,多數人使用的是青銅的或者是鐵的、骨頭的,是完全的實用器,而這樣的帶鉤在我市的古玩市場也非常多見,其價格也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之間,品相、材質稍好一些的價格達數萬元。除了材質上的區分,帶鉤的樣式也有很多講究,有龍的、虎頭的、鳥的等等,而在古代嚴苛的等級制度中,帶有龍紋的帶鉤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因此,從帶鉤的樣式上也可以區分出不同的檔次。
此外,帶鉤還有大小之分,最長的有30多公分,而最小的只有五六公分,造型也有圓的、扁的、半圓等等。
在青城的幾大古玩市場,都不乏帶鉤的身影,其中最多的數青銅素帶鉤,沒有任何花紋修飾,古樸簡單。張寶艦說,帶鉤的使用在過去不受身份地位的限制,但也區分高、中、低檔,其中銅質帶鉤數量較多,因銅帶鉤不容易損毀,所以現在的存世量也比較多。在漢代的墓葬中,幾乎都有帶鉤出土,只不過窮人、富人陪葬的帶鉤檔次不同而已。
“將帶鉤作為一個收藏對象專門來進行收藏也是非常不錯的,但必須成系列的收藏。”烏力吉說。所謂成系列的收藏,就是收藏不同歷史時期的帶鉤,包括帶鉤的起源時期、盛行期、發展變化期等不同時期的東西,而且檔次要高,這樣成系列的收藏價值就很高了。
前些年,呼市地區一些農民在耕地的時候也發現過帶鉤,在晚報收藏品鑒會活動中,也有村民拿著發現的帶鉤到活動現場請專家鑒定。對此張寶艦印象很深:“民間出土的帶鉤很多,尤其是有戰國到漢代的古城遺址的地方,老百姓在耕地過程中發現的也有,印象中有一位市民拿著一個帶鉤到活動現場鑒定,但是單個的帶鉤沒有多大的收藏價值,除非是特別好的,無論是材質還是做工都非常精致的,但是老百姓發現的多是普通的帶鉤,價格也就是幾十元、幾百元,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在藏界“物以稀為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對于帶鉤來說也同樣適用這個道理。藏友賈女士介紹,十多年前自己就和丈夫一起從事古玩雜項收藏,帶鉤作為其中一種也是她們收藏的對象。“十多年前剛買的時候,價格還不是很高,但往后收藏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幾次高價拍賣之后,帶鉤的價格也在上漲,尤其是制作精美的玉帶鉤,市場上幾乎見不到,普通帶鉤的價格相比較前幾年是有所上漲,但是買的人少,人們看重的還是材質優良、制作精美的東西。”
在老綏遠古玩城內,帶鉤同樣隨處可見,不同做工的帶鉤價格也各不相同。但是一般來說,普通帶鉤幾十元、幾百元就可買到,好一些的幾千元、上萬元。精品高檔的帶鉤在市場上很少見,多數已經被藏家收于囊中,而這也使得原本處于中檔的帶鉤不斷涌現出來,價格也開始逐漸上升。
隨著帶鉤價格的不斷上漲,假帶鉤也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一般素面銅帶鉤市場價位不高,所以假的多是粗制濫造,稍有收藏經驗的人都能識別真假。錯金銀帶鉤也是假帶鉤中常見的。賈女士介紹,有些不法商販為了以假亂真、從中牟取更高的利潤,把原本是素面的銅帶鉤進行加工,用金粉、銀粉加強酸澆鑄成錯金銀帶鉤,線條粗細不一,而真正的錯金銀帶鉤使用的是金葉、銀葉,用放大鏡可以看到錯金錯銀圖案斷面如同一卷紙的斷面一樣,有一圈一圈的條紋,而用金粉澆鑄得則沒有。
“帶鉤,古人用來系腰帶的掛鉤,材質多用青銅,也有玉質的,鐵質的,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配飾起源于西周,戰國到秦漢時期被廣泛使用,并一直延續到清,是普通飾物,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帶鉤的發展變化經歷了千年,凝結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今天,帶鉤收藏也已經是藏界的明星,不少帶鉤在拍賣會上還拍出了不菲的價格。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