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迷茫?打開企業家收藏圈子之門
企業家如何收藏?三十余載收藏經驗分享
收藏靠眼力,因為這個眼力,我吃過不少虧。

( 圖為珠寶鑒定專家郭穎為收藏愛好者講授鑒賞知識 )
二十年前我初涉收藏,我就沒少“吃藥”,吃藥的主要原因是“眼力”不行,“聽力”卻很好。
藏品買賣流行說故事:故事的梗概大致都是,誰的祖上是誰誰誰,大戶人家里一屋子全是宮里賞賜的“寶物”,后來家道中落,他的后人們全都是棒槌,完全不了解這些“寶物”的價值,有的放著門口做腌菜缸,有的放著當夜壺。總之就是各種暴殄天物。可我去他們家的時候他們已經餓得揭不開鍋兩眼昏花的,我用倆燒餅就給它換過來了。怎么樣?你愿意,1000元讓給你算了,放我這兒挺麻煩的。
不用說,聽著我對故事這么熟悉,一定是“吃藥”了,貪便宜唄!
在多次“吃藥”后,我明白了便宜沒好貨這個道理,我又找到了第二個捷徑。
之前我常常進入一個誤區是,先買個便宜的試試手氣。買便宜的意味吃藥損失少,后來我就買貴的,其實便宜和貴并不是絕對的。可從心理來講,就不一樣了,如果你買了一個貴了點的,你會更有興趣去學,去研究,去珍藏,由于價格不低,你也會更慎重,跟別人請教別人也會更耐心。由于你對這個充分了解,即使以后出手你也會出的更容易,而不是買便宜貨吃藥最后虧本甩或者送人。
不過對于“奸商”來說,提價似乎也不算什么難事,無非設計個巧妙的局,找個聰明的托。有一回我買了挺貴的藏品給高手鑒賞,注意:在收藏行內如果不是知心摯友,一般是得不到真話的,為了“榨取”高手的真話,在鑒定藏品的時候,中國人把言辭的意境發揮到了極點,褒義詞可以貶義說,貶義詞可以褒義說。高手看到真品精品,本能會產生強烈的占有欲,但又必須克制這種占有欲,因此評價真品精品的時候,多使用暗貶的詞語:還行...畫得還好但是破得厲害...不是很少見...這個不貴...
便宜的不行,貴的也不行,幾次三番之后,我的收藏之路差點兒走到了盡頭。
后來朋友介紹我去認識了好多的專家,可前有“金縷玉衣”的這種丑聞,也實在讓專家兩字水分大增。
進對圈子,找對人。
真還是假,撿漏還是吃藥?是收藏界的永恒話題,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怎樣培養出屬于自己的眼力,讓自己的學識得到增長,以后少吃藥,甚至不吃藥。
從這個角度看,找對路子、進對圈子就顯得尤為重要。近日,首屆全球創新創業大會暨第三屆企業家收藏投資論壇將于12月9日在深圳拉開序幕。據悉,本次論壇聚集商業發展、文化藝術創新、藝術市場、藝術金融與收藏,立足為收藏愛好者、藝術品投資機構提供可資借鑒的知識、經驗和觀點,同時為企業家收藏人士與藝術家的交流、合作搭建橋梁,與專業級企業家收藏俱樂部共同打造高端的企業家收藏圈子。

會議由國資委商業發展中心主辦,清藝匯、華董匯、海創匯、珍稀奇聯合主辦。屆時,龍永圖、白巖松、趙力、黃雋、朱紹良、夏季風、蔣念慈、楊鋒、張五常等超級大咖將親臨現場,就各自專業針對當前藝術品收藏市場指導投資方向和藝術收藏,并現場回答主持人所提問的藝術專家主題訪談及問題,充分厘清藝術收藏市場趨勢。
藝術品收藏圈中,貓膩多,蹊蹺多,匪夷所思多,幾可謂路人皆知。
斷互相交流學習,除此之外,別無他徑。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