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金石的國際認可度一直比國內高,中國一直以來崇尚玉文化,講究溫潤的低調美,所以對顏色鮮艷奪目的青金石接受度不如玉翠高。但近幾年來,價格的持續居高不下,使得百姓對玉翠類商品的承受力有所降低,消費者和商家都在不斷開拓新的替代類商品。再加上文化大融合、大交流,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一定轉變。青金石從原來的鮮有所聞,到現在的價格猛增,也不過經歷了短短的二三年時間。中國文物網在2014北京春季珠寶展上,采訪了滿琳瑯青金石專賣店總經理周振軍,請他談一談青金石為什么這么火。
什么是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種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藍色、藍紫色或藍綠色的半寶石。世界上出產青金石玉石的國家主要有阿富汗、智利、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美國、加拿大等。“青金石是阿富汗的國石。”周振軍在談到青金石產地時表示,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的薩雷散格礦床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優質的青金石原料產地,也是最有名的老礦料。
青金石屬于多礦物集合體,也就是說它由很多種礦物混雜在一起組成,因此我們看到的青金石產品常常是帶有白色、黑色、半透明或金色的雜質。其中的金色雜質是黃鐵礦,也就是青金石的“金”。雜質越多,對青金石產品美觀的影響越大,所以市場上“無金無白”的青金石價格較高。如果黃鐵礦分布均勻,呈現繁星狀,則會給青金石帶來別樣的美感,這樣的青金石也被市場所認可。
古代外國青金石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征
在沒有化學染料的古代,一切顏色均來自于天然,常見易得的植物雖然顏色鮮艷,但是染出的顏色并不能長久保持。這就使得所有不易褪色的、帶有天然色彩的礦物質格外受歡迎。青金石便是其中之一。它以絢麗奪目的藍色贏得各國人民的喜愛。
古埃及青金石與黃金等價,埃及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青金石陪葬飾物。古巴比倫的詩歌中頻繁出現青金石,比如《月神之魔(the moon god sin)》就以這樣一首神歌來描述:“公牛般的強壯,大大的頭角,完美的形狀,舒長的額毛,像青金石一樣顯赫。”即便是科技發達的現代,綠松石、珊瑚也屬于名貴寶石,而古印度、古伊朗等國,青金石與綠松石和珊瑚齊名。古希臘和古羅馬,佩戴青金石被認為是富有的標致。
“青金石還被研磨成粉末,制成顏料,文藝復興時期很多世界著名的油畫都用過青金石。”周振軍說。中世紀的修道士們也用它來裝飾書稿。青金石制成的顏料非常貴重,需要使用到它的工作也都是相當貴重的工作,能發起這樣的工作委托,都被認為是富有的標致。
我國歷史上青金石是帝王威嚴的象征
我國最早使用青金石的時間尚有爭議,據《尚書·禹貢》記載,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西方的雍州曾向中央王朝進貢璆琳,而璆琳就是青金石的波斯語音譯。章鴻釗在《石雅》中也支持這種說法,但由于并無考古實物發現,因此并沒有得到證實。目前中國考古發掘的最古老的青金石制品,出土于春秋時期曾侯乙墓。同是春秋時期出土的另一件國寶--越王劍的劍格也鑲嵌了青金石。
周振軍表示青金石的顏色被認為是天空的顏色,有“色相如天”的說法。“上天”在我國文化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威嚴,我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所以青金石自古就和帝王有著密切的關系。據《清會典圖考》載:“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皇帝朝帶,其飾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黃玉,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白玉”。意思是皇帝祭祀時佩戴的朝珠、朝帶,凡是涉及到祭天的,都采用青金石。不但如此,青金石還被認為可以溝通天地,讓死者升天,陪葬時入葬青金石有:“以其色青,此以達升天之路故用之”的說法,因此青金石也常被用來制作皇帝的陪葬品。
現代老百姓為什么喜歡青金石
周振軍提到,在《石雅》上記載:“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爛,若眾星麗于天也”。成語中琳瑯滿目的“琳”指的就是青金石。中國百姓重新尋回對青金石的熱情理由有三:其一,雖然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玉文化占主流,但青金石的顏色深邃而高貴,被制作成首飾漂亮非常,近年來隨著人們審美水平和經濟能力的提高,對青金石的認識也在慢慢加深,自然會被青金石的文化內涵所吸引。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