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福建寶玉石協會了解到,近日,在廣東市場上出現了所謂的新玉——玻璃玉,還帶有“玻璃玉”的鑒定證書,實際上就是玻璃,有些人誤解為“玻璃種翡翠”,甚至花費20萬元購買“玻璃玉”手鐲,卻僅值不到10元。
在所謂的鑒定證書上,記者看到“商稱:玻璃玉手鐲;放大檢查:內部干凈;備注:成因未定”,以及證書編號、檢測人、審核人等內容。
對于“玻璃玉”的鑒定證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教授包德清也在微博上發布過相關內容和圖片,稱這樣的鑒定證書是不負責任的。
該微博也引發眾多專業人士的熱議,國際青年珠寶鑒定師協會常務理事就表示,國標中沒有“玻璃玉”的命名,商品名又是“玻璃玉”,證書寫了成因不明,確實是逃避了監測的責任風險。
對此,省寶玉石協會相關人士表示,個別珠寶檢測鑒定機構未依據國家《珠寶玉石名稱》標準進行命名,“玻璃玉”其實就是玻璃,根本不是玉。上述那樣的鑒定書確實會使一些人誤解為“玻璃種翡翠”,讓不少人上當受騙。其中,外地就有顧客花20萬元買“玻璃玉”手鐲,實際價值卻10元不到。
福建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站站長表示,目前福州市場還未發現“玻璃玉”鑒定證書。
小貼士:如何鑒別玉器和玻璃仿制品
“玻璃制品,其材質內會有氣泡,可通過觀察其表面、內部是否有氣泡的痕跡進行辨別。”業內表示,玻璃的導熱性強,而像和田玉則熱穩定性高,比較恒溫,受外界溫度影響時,本身溫差變化不會太大,而玻璃則不同,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急冷急熱。可以通過手觸摸感受溫差來辨別。同時,玻璃的比重低,密度低,相同體積下,將東西放在手心掂它的重量,會感覺其明顯輕于其他玉石產品。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