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老唱機,懷舊收藏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奢侈。
當唱針緩緩地撫摸過黑膠唱片,音符開始流淌,整個房間里瞬間充滿了回憶的味道。此時,端上一杯清茶,在韻律中冥想、沉醉……對于生活在快節奏中的人們而言,能夠走進與世俗暫且脫軌的清凈境界,是一種難得的奢侈。從這個意義而言,擁有120余臺老唱機的王躍進,一位可以隨心隨性地享受如此美妙的天津收藏者,這種自娛自樂讓人生羨。
其實,王躍進與老唱機結下緣分并非偶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愛上了收藏唱片,隨后便覺得,唱片拿回家如果不去聽,完全是種浪費。于是,在“實用主義”想法的驅動下,幾乎是從同時期開始,他買下了自己收藏的第一臺唱機。
“因為喜歡,覺得唱片里蘊藏的是故事、是藝術,一定要有合適的唱機來匹配。如果隨便買臺機子回來聽,感覺很不應該。在這種心態的促使下,我開始了唱機的收藏。”
這種“不應該”,使得王躍進在十幾年后的今天,光是老唱機收藏上的花費,就用了200多萬元。當然,藏品的增多、經驗的累積,使得現在的他與你講起老唱機收藏來,頭頭是道。
“最基本的一點,唱機要達到收藏的級別,從機器的制作、手工技藝等等方面都有講究,特別是外形藝術也應該提高到一定檔次。”他說,“唱機本身具有實用性,小型的、便攜式的適合旅行、外出;如果家庭使用,對音質的要求一定非常高。所以收藏唱機,我認為它的價值不是光擺放在那兒就能體現出來的,再難得的品種,只有能夠與它互動,讓收藏和實用結合起來,這樣的收藏才有意義。
留聲機
據悉,老式留聲機的收藏在國際上已有百余年歷史,現在一部19世紀的留聲機在國際上價格高達數十萬美元。而膠木唱片收藏的火爆,更是給老唱機的收藏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國內收藏老唱機的群體在日益興起,然而,在很多新入行或者是抱著投資意念的人看來,首先吸引他們眼球的,往往是價格。
關于這一點,王躍進深有感觸。平時,他習慣通過網絡與藏友交流,為此也結識了不少同道中人。網絡上盲目追捧價高藏品的“熱情”,他認為并不可取。
“可能在外人看來,我看重的東西并不是市面上的熱門品種,價格也可能不如它們高,我一直都認為,藏品珍稀程度很重要。”
比如說,勝利六型臺式機器,從制作工藝到設計上,是這一系列最高端的產品,當前其在市面上一臺的價格在10萬元左右,很受追捧;雖然王躍進也有這臺機器,不過他更欣賞的是另外兩臺哥倫比亞公司彩繪柜式機器。
“原因在于老唱機大部分是西洋舶來品,它們的設計風格基本都很西洋化。這兩臺柜式機器出人意料地運用了東方文化的元素,一臺是彩繪的花卉,另一臺是花卉與人物,站在文化巧妙融合的角度衡量,這樣的機器是特別稀少和珍貴的,雖然它們的價格只有三四萬元。”
在王躍進心里,重視價格,還是重視珍稀程度,也許這是一種收藏視角的區別與個人選擇,但無論市場被炒得如何火熱,他卻堅持,去發掘和體會其中的文化,是收藏最重要的出發點。只選對的,不捧貴的,在古玩藝術品市場價格飛漲的今天,這的確顯得有些“另類”。
王躍進打算,等自己退休后,最要緊的事就是把手中的這些藏品好好整理,分門別類。“實際上尤其是在這幾年,老唱機的價格增幅一直在不斷上升,大概在每年10%到20%之間,越來越多的發燒友開始走進這個圈子。這種收藏得到更多關注當然是件好事。但興趣當頭時,理智也很重要。當你玩的年頭久了就會覺得,收藏,是接受一種文化。藏者的樂趣,需要靠自己去慢慢感受、體會,這不是炒作、追捧能夠得來的。”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