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收藏的熱愛,對收藏文物的追捧,文物價格逐年走高具有必然性。國家強盛使人們對傳統文化恢復信心,重新評估其價值。在此背景下,作為歷史和文明的物化載體,文物必然獲得較高市場定價。合理的市場定價能夠吸引更多優質資源聚集,促進文物的收藏研究、開發利用,使其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得到更好詮釋,利于當下。所以關注文物的市場價格,并不是高雅沾染銅臭味,而是健康的文物市場一個必然的組成部分。
文物的本質屬性是文化、是精神,而不僅僅是商品。然而在有些人眼里,文物的價值卻本末倒置。他們片面重視其市場價格,忽視甚至無視其文化價值。風行一時的電視鑒寶節目,刻意營造的核心看點就是文物真偽、價值幾何;文物拍賣的新聞報道,也往往突出處理大跌眼鏡的成交天價,提供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至于形形色色的某些文物玩家,更是把文物作為生意操作,低買高賣、投機炒作,攪渾一池清水。片面強調、刻意炒高文物價格,表面上看確實讓國人長臉面、揚志氣,但潛在的危害卻不容小覷。當價格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文物真正的歷史文化價值就容易被忽略,對社會大眾而言,文物可能就與天價奢侈品無異。非理性繁榮和過快暴漲的價格造成過高門檻,使更多人才和資源無法進入這一領域,泡沫累積的市場風險,也會如定時炸彈一般威脅著文物市場的健康秩序。更別說文物價格暴漲之時,往往也是盜墓和非法販賣文物的猖獗之時,文物甚至成為賄賂貪腐、洗錢漂白、利益輸送的重要通道,這些都是對文物的致命褻瀆。
更嚴重的是,當文物價格成為人們目光聚集的焦點和輿論關注的核心,那么受到關注和熱捧的,就往往只有極少數進入流通市場、并且賣出天價的文物。遍布神州大地的博物館中浩如煙海的奇珍異寶,因為沒有進入流通、因為沒有市場定價,很多極具價值的文物,就默默無聞地躺在展示柜里。它們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很難得到充分研究,更很難被普通公眾充分知曉。甚至因為不是市場的寵兒,沒被市場貼上天價標簽而備受冷落,連文物本身都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文物也是我們的文化,源于我們賴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它們將那些遠去時代的社會生活凝結物化,蘊含著歷史文化的脈絡,及其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思想文化信息。它們承載著先輩或偉大、或深刻、或真摯、或優美的靈魂,是他們最深刻的生命體驗的結晶。面對這樣一件件文物,總有溫和但堅定的力量,穿越千百年時光撲面而來,給人精神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我們都應該滿懷“溫情與敬意”,去珍視和呵護我們的民族瑰寶!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