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器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在市場上的行情也是日益高漲。紫砂器作為中國的傳統工藝品,不僅具有實用性,更有其獨特的藝術性。在紫砂工藝中,除融入了中國古代的制陶技術、青銅工藝外,還蘊含詩詞、書畫、雕塑、篆刻、舞蹈、服飾、造型等多種藝術形式和文化內容,顯示了紫砂文化無窮的藝術魅力與文化韻味。
紫砂器(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又名宜興紫砂壺。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制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紫砂壺的特點是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江蘇宜興古名荊溪、陽羨,地處太湖西岸,具有久遠的燒陶歷史。宜興特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制品稱作"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近千年來,紫砂經過產生、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歷久不衰,于是在景德鎮瓷都之外,并列一個陶都宜興,產品暢銷國內外。
一般的紫砂壺并不名貴,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才是壺中珍品。名家之作一般都有作者款識,因此,造假款識就成了做假偽冒者的主要手段。
假冒的贗品在款識上造假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在無款識的壺上冒刻名家款識;二是在新壺上直接冒刻名家款識。鑒別古舊紫砂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把握:
1、制作工藝方面明代以手捏法制壺,壺內壁留有手指印,清代除個別外,多采用合模法制壺,內壁不見指印。
2、風格特征方面制壺名家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格。如清代楊彭壺,以精巧取勝,風格獨特,較易辨別。
3、壺體外貌方面明清紫砂壺久經人手撫摩擦拭,光澤亮潤,胎色紫,器體厚重,凡假冒贗品,則品色不正,且少有亮潤,其光亮是用白蠟打磨上去的,非長期人手撫摩而自然產生。
4、壺的款識方面舊壺的款識絕大多數是陽文,作者刻在陶坯上經窯而成,字體極工整,筆畫流暢飽滿。而如在舊壺上加刻陽文新款,在加刻文字時筆畫會產生爆缺。雖作修補,但在放大鏡下,仍能可看見邊緣芒口。并且摹仿字體也粗劣,易露餡,故作偽者一般多采用陰文,這樣在字體上就與該舊壺的時代對不上號。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