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修”的大明寺大雄寶殿主體維修工程于去年底全部結束,佛像裝金成為內部裝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據悉,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師經過多方化緣,募得20公斤黃金,為莊嚴佛像貼金。能修方丈說:“上次大修保了30多年,這一次使用了最先進的防水工藝和材料,能使維修期限延長至百年。而為佛像裝金,也將為大雄寶殿營造金碧輝煌的神圣莊嚴氛圍 ”。
1、全國最高大古代木雕佛像,專門請來上海大師“貼金”。
大雄寶殿佛像前,已經搭建了高高的腳手架,工藝大師們正在為佛像清除灰塵,采用傳統工藝進行保護,為貼金作準備。“為保護好文物,同時有較好的修繕效果,這次由全國聞名的上海工藝大師們來進行修繕保護和貼金。”大明寺監院仁戒師傅介紹。
大明寺大雄寶殿建于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里面高大的泥塑木雕佛像是全國其他寺院無法比擬的,也是文化大革命中僅存的大殿佛像中保存最好的。大雄寶殿內法像莊嚴,經幢肅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蓮花高臺之上的釋迦牟尼佛,即佛祖如來,亦稱大佛,尊稱“大雄”。佛壇背后是“海島觀音”泥塑群像,四周根據《華嚴經》七十三卷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塑106尊神像。
據了解,這些泥塑木雕佛像是全國最高大的古代木雕佛像,由于歲月侵蝕,佛像斑痕累累,在去年大雄寶殿修繕后,佛像維修保護和貼金事宜便提上了議事日程。目前正在大明寺進行佛像貼金的上海古雕工藝貼金裝飾公司,是一支聞名全國的佛像修繕貼金隊伍,他們采用中國傳統宗教寺院的貼金技藝,參與了全國眾多寺廟佛像的修繕與貼金,在上海本地,即參與了上海靜安寺、上海城隍廟、上海七寶教寺等寺廟佛像的保護修繕及貼金。

工作人員在給佛像刷金
2、釋迦牟尼像用金箔1.6萬張,34尊佛像共“披金”20公斤。
“總共有34尊佛像貼金,要使用將近10萬張金箔裝點。”在施工現場,上海工藝大師李雅東說。據介紹,這次在保護維修工程中,耗資最大的當數殿內的30多尊佛像了。“這些佛像有的從清代咸豐年間就矗立在此了。這次我們花費了數百萬元進行修繕保護,在對佛像進行加固保護處理后,再敷上金箔。經過貼金美化后的佛像將呈現出金光閃耀、金碧輝煌的視覺效果。”大明寺施工負責人仁戒說,對大殿內的佛像進行保護修繕,即將要貼金的這些佛像共有34尊,包括大殿正前方釋迦牟尼佛等三尊主佛像、十八羅漢、禪宗六組、韋陀、海島觀音、彌勒佛、侍者等。
“這些金箔都是純度為24K的真金箔,每張金箔為9.33厘米見方,34座佛像大約需要近10萬張金箔,重量大約20公斤。”李雅東說,其中最大釋迦牟尼大佛,就需要1.6萬張金箔。
3、修舊如舊保持佛像原始面容,不會金光閃閃像新建佛像。
從現場可以看到,施工現場都用防護布進行了包裹,施工人員在修繕時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閃失。所有的佛像也都進行了嚴密包裹,兩層彩條布,兩層塑料薄膜,另外還有一層竹質框架,裹得嚴嚴實實,確保不受損害。
“這些佛像,都是幾百年的泥胎,風化比較嚴重,一碰就掉,因此對這些佛像的修繕固化最難。”此次修繕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采用的也是傳統技藝。修繕貼金的同時,對破損部位將采用傳統的“三布一麻”修復技藝進行修復,并采用300多公斤生漆進行加固,同時采用10多道工序進行保護修繕。這些工序主要有:泥胎固化、修補殘缺、多次打磨底胎、封固底漆、封固面漆、打金膠、貼金箔等。其中最大的3座大佛像修繕,整個團隊全力以赴,也需要20多天的時間才能修繕完成。
據專家介紹,這次大明寺佛像貼金后,不會呈現出金光閃閃的新佛像外觀,修繕過程中將采用生漆仿古做法和古法貼金技術,外表修舊如舊,將保持佛像的原始面容,有一種歲月的積淀和歷史厚重感。“這次對大明寺佛像的修繕,計劃工期為3個月,從農歷六月十九到九月十九。”仁戒師傅介紹說。
佛像裝金,既有美化作用,也是在保護文物。古代佛像歷經滄桑,裝金方法各有千秋,但工藝流程并無太大區別:即在胎底打上可黏性物質,再把金箔直接貼在有黏性的底子上。唐宋年間,人們用魚膘膠水來作為可黏性物質(即金箔漆),后發展到用構樹津液、豆醬黏液、大蒜液、山藥汁、冰糖水、金膠油、米湯、桐油等。
“佛像裝金是貼金工藝中歷史較為古老的工藝運用,它恰如其分地運用了真金箔的裝飾優點,既能保護佛像胎底,又借助金箔上百年不蛻變的‘寶氣’和人們對真金色彩的推崇心理,增加了佛像的尊貴感和神秘感。在名剎古寺,如今依稀可見古代貼金藝人為佛像裝金留下的遺跡,它伴隨中國佛教文化走過了上千年,已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專家介紹,佛像裝金將黃金附著在佛像表面,既能起到美化佛像的作用,對文物也是一種較好的保護。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