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自公元前2070年有文字記載的夏朝開始算起,至今至少也有四千余年的歷史了,源遠流長的文明賦予了中華民族無窮的智慧與勇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發明,今天【珍稀奇知識】將給大家分享一些包含了古人們智慧結晶的逆天發明。
我們先來講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四大發明
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
說到逆天發明,肯定少不了我國的國粹——麻將!
中國人總是愛以搓八圈或是以桌上游泳來稱呼,近來更有醫學研究發 現,老年人多打麻將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癥,不可諱言,麻將是一件令人不能自己的博奕游藝,但是你知道麻將的由來嗎?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 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游戲中。
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 「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 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麻將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
青銅小人
山西省歷史博物館
什么都別說了,莫名的喜感!
戰國水晶杯
戰國文物,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出土 ,現藏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名單。
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素面無紋,造型簡潔,為起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
彩繪雁魚銅燈
這種造型的銅燈相對來說很常見,那么它到底逆天在哪兒呢?
燈由銜魚的雁首、雁身、兩片燈罩及帶曲鋬的燈盤四部分組成,可拆卸。雁身為兩范合鑄,兩腿分鑄后焊接。通體彩繪紅、白二色。兩燈罩可自由轉動,能調節燈光照射方向和防御來風。雁腹內可盛清水,燈煙經雁頸溶入水中,可減少油煙污染。構思精巧別致,是漢代燈具中的杰作。
從前有個人叫獨孤信,他有好多官職,每天要隨身攜帶很多很多的官印,丁玲咣啷的好麻煩呀喂!于是他發明了——(all 官印 in One)
看著有點像六壬神篩。
唐朝腰帶扣
可惜皮子已經爛光光了。
和現在的腰帶比起來是否有種高大上的感覺?
滿城漢墓出土,銅制組合器。
由三足器、平底皿、承盤、龍柄勺組成。
經過考證,目前確認此為醫用的,藥物冷卻器。
專門給怕燙的家伙灌藥用。
這是安吉縣天子湖工業園楚國墓葬發掘出的文物。
木制漆器,年代太久,腐蝕很嚴重,已經解體了,所以不太好分辨是啥
上為復原圖
看出來了嗎?
這是一個坐便器。
南宋球靴
鞋面用牛皮制成極其耐磨:這雙南宋球靴用牛皮制成鞋面,在鞋底上釘上圓頭鐵釘,向外突出,很耐磨,再涂以桐油,使之不漏水,不禁讓人感嘆其工藝之精湛。足球鞋還帶釘子,跟現在的異曲同工啊。
漢代壁畫
有沒有覺得圖上那兩個站在車頂上的人很二逼?其實那不是真人。但是真的會敲鼓。
瞧,真品是長這樣子的。此物命為大章車,現代人稱其“記里鼓車”。
每行一里,鼓敲一聲。
《古今注》載:“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
明朝的高跟鞋!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這雙漆木屐長20.7厘米,寬9.6厘米,厚0.9厘米,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這雙漆木屐的發現,表明漆木屐并非最早由日本人發明,而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木屐的盛行時期。這個時期的木屐不僅用于出行,還用于家居。文獻中對此有諸多記載。而此時的木屐樣式也富于變化。據說,南朝宋永嘉太守謝靈運創造了一種活絡木屐,前后齒均可拆卸,便于登山,史稱謝公屐。 唐代木屐傳到日本。宋代,婦女因纏足之故,多不穿木屐。而男子穿木屐大都在雨天,充當雨鞋。穿著木屐的宋人形象,在宋畫《歸去來辭圖》中有所描繪。明清時期之后,傳統木屐慢慢淡出中國人的視線。
安徽壽縣的月壩
壽縣古稱壽春,淮南王劉安和小伙伴們在這兒鼓搗出了豆腐。
明朝萬歷時的知州楊澗修建現代化的排水系統,清朝乾隆年間的知州劉煥在其基礎上加筑了月壩。
這東西牛在哪兒呢?牛在它可以排洪,而且現在還能用。
圖一里有個T形的玩意,那是個大木頭塞子。在洪水來襲時會把它推進下水道里堵死。隨水壓增大會越來越近,防止洪水倒灌。是非常簡便有效的防洪系統。平時下水道的水噴出來會把它推開,排水到城外。靠一個木頭塞子,利用水利實現了全自動化防洪排水系統。說明白了沒啥了不起的土辦法,關鍵是現在還很好用。
越王勾踐劍
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劍”。
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此劍歷時千載而不銹,且具備金屬記憶功能。而且表面這紋飾設計,不覺得LV應該給版權費嘛?!
乾隆藍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圍圖”轉心瓶
轉心瓶夾層上的12個牙雕人物還可以活動,如果用手撥弄人物,他們會在擺錘的作用下叩頭、作揖,形象栩栩如生。乾隆官窯生產了二三十對轉旋瓶,但這種結構的僅此一件。
猜猜這是啥?沒錯是下水管道。
你猜是什么時候的?秦朝的。而且是沒統一六國時修的。
西安西郊西寶疏導路出土,西安的朋友應該知道這里,這附近以前有個花炮批發市場。這一排下水道已經爛掉了,而且都到秦朝了,不夠看。我再來貼個更早的,完整器。
陶制地下水道水管
安陽殷墟出土。
刺身館
就是現在的紋身沙龍
三國時期的飯盒
“越窯青瓷方格盒”,跟現在食堂用的快餐托盤簡直就是一模一樣!三國時的小白領就知道用飯盒帶飯了。 之所以確定它是一般的飯盒、是因為同樣形制的餐盤還有‘禮盒’!!!朱然墓出土過一件這種餐盒、不同的是朱然墓的是精美絕倫的漆器、每一格都畫有一個圣獸。 如下圖:【珍稀奇知識】
唐代被中香爐
可以把輩子熏的香香的,還暖烘烘。
逆天之處在于任憑你在被子里怎么翻騰,它永遠都能保持水平,一點都不會灑出來。
新莽時期的青銅卡尺,傳說中王莽穿越的物證
“銅冰鑒”——戰國時期的一件冰酒器
也就是古代的冰箱了
銅冰鑒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鑒內有一缶。夏季,鑒缶之間裝冰塊,缶內裝酒,可使酒涼。屈原在《楚辭》中有“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的詩句,就表達了冰凍甜酒、滿杯痛飲真清涼的感受。當然亦可以在鑒腹內加入溫水,使缶內的美酒迅速增溫,成為冬天時飲用的溫酒。一器多用,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相當便利,這種想法和器物我國古已有之。
再給大家放一個瓷器類冰箱
三聯甗
類似現在的煤氣灶。獨一無二的復合炊具!
蛋殼黑陶(因為薄如蛋殼)
龍山文化,距今4500年,不僅震驚這個形狀是如何造出來的,還在震驚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故宮(這個必須的)
好大····上朝就是晨練吶
【乾隆的白玉蚩尤環】
合若天衣無縫 開仍蟬翼相連
乍看玉人鐲器 不殊古德澹禪
往復難尋端尾 色行底是因緣
霧蓋紅塵 溫句可思 莫被情牽
美到極致了。
金彈簧
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墓中出土了20個木陀金彈簧器.彈簧由黃金與鉛錫合金制成,質地較軟,雖有彈簧外形,但實際并無彈性,用途至今不明 。
青銅劍
秦俑坑內出土的青銅劍,劍身的8個棱面游標卡尺測量誤差不足一根頭發絲,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19把完整的青銅劍,劍劍如此。
刃部打磨痕紋理細膩、來去無交錯,且全部垂直于劍身中脊線。
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用現代科學方法檢測分析,這些青銅劍表面竟涂有一層厚約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鉻2%。這一發現立即震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銘鹽氧化處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進工藝。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這些青銅劍的韌性異常驚人。有一口劍,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彎曲度超過45度。當陶俑被移開的一瞬間,奇跡發生了,青銅劍反彈平直,自然還原。這精湛的鑄劍技藝,令人膛目結舌,卻不知為何。
秦軍使用的弩機,由于制作得十分標準,它的部件是可以互換的。在戰場上,秦軍士兵可以把損壞的弩機中仍舊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裝使用。在兵馬俑坑中出土4萬多個青銅三棱箭頭,其制作是按相同標準鑄造的,極其規整統一。而這些箭頭又幾乎都是三棱形的。秦軍的這種三棱箭頭還取消了翼面,使射擊更加精準。三棱箭頭擁有三個鋒利的棱角,在擊中目標的瞬間,棱的鋒刃處就會形成切割力,箭頭就能夠穿透鎧甲,直達人體。秦人憑經驗就實現了現代空氣動力學的規律,這種古老的箭頭是早期飛行器當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彈一脈相承。可以說當時秦國的青銅兵器要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鐵制兵器先進數倍。
唐朝“無線鼠標”滑石兔
陜西歷史博物館里的神物,看上去特別像一只鼠標啊
大漢朝透光鏡
原理圖如下
戰國時期銅齒輪
明編織象牙席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宮中牙席共有5張,至今只剩3張!
席背整包棗紅色綾緞,邊沿包黑色緞邊。席面通體編織成人字形紋,由薄如竹篦、寬僅0.2cm的扁平象牙條編織而成。當時廣州的象牙藝師們利用象牙細致的紋理與韌性,將用藥水浸泡過的象牙劈成均勻的薄片,再磨制出潔白的光澤,然后編織成各種紋飾。
沒錯,就是這么壕!
漢代的青銅犀牛
造型工藝太逆天了。怎么看都是現代的東西
以上就是今天【珍稀奇知識】給各位微友分享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歡迎關注企業家收藏微信公眾平臺!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