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先秦貨幣到現在發行的流通鈔、紀念幣,錢幣可投資的種類繁多。就普遍百姓而言,很多品種根本沒見過,且了解起來也很費時,真假亦難辨,于是我國建國以后發行的人民幣、紀念幣,尤其是紙幣吸引眾多收藏者,更有相當一部人把收藏錢幣當作投資的一部分。
筆者總結自己的經驗,覺得不管是收藏也好,投資也罷,要使自己手上的藏品升值,在選擇品種時要做到如下幾點。一是貨幣本身的意義和題材,如建國鈔、龍鈔、奧運鈔等具有紀念意義的券種。它們發行量小,設計精美,深受收藏者歡迎,以至需求量大,消耗快,因此升值增幅自然就大。二是承載歷史價值較大、各幣種的龍頭品種,如第三版人民幣中的“車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紀念幣等。三是存世量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的品種。
此外,入市時機也是藏品能否升值的一大決定性因素。入市早了,行情沒有啟動,資金積壓時間過長;入市遲了,價格上漲,利潤空間就小了,而且伴隨價格炒高帶來的是風險性的加大。如第三版人民幣兩元面值的“車工”,在2006年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價格在100元左右,很多人壓在手里沒有獲利,按捺不住急于出手。但2007年開始價格一路上漲,到2011年下半年,全新品相已超過1600元,短短5年間就上揚了10多倍。再如第三版人民幣一角券背綠水印,此券在很長一個時期和背綠券被視為同一品種,二種票的價格相近,后來經上海幣商挖掘、市場運作,由2002年前后的三百多元到2011年超過45000元,投資者可謂是收獲甚豐。
2006年,筆者在上海盧工市場欲購買第四版人民幣1980年兩元百張連號票收藏,當時一張價格為2元2角,幣商出售一捆(1000張),也就是面值2000元。我那時一下子購進5捆。隨著2008年底大量資金涌入幣市,幣市迅速升溫,在此后的兩年時間里,幣市更是一路高歌,漲聲一片,高峰時期成就了眾多人民幣收藏愛好者的財富增長,收益比投入要高出5-6倍,甚至更多。1980年兩元百張連號高峰期漲到8000元,漲幅令人咋舌。
錢幣上的投資,無百發百中的法則,除了必要的技巧,還講究心態。我們可以暫且可以把收藏當作一種積累,在收藏中收獲“泉友”間的友誼和情趣,或許不經意間,你手上藏品會增值得讓你出乎意料之外。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