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戳的郵票仍有收藏價值;十幾年前朋友給我們寄來的明信片不少已增值幾十元;物以稀為貴,只要市場上少見,連過去工廠發行的紀念郵票現在也翻了幾百倍甚至幾千倍……
在通信不發達的年代里,人們與遠方的親朋好友交流主要靠書信,各式各樣的郵票很多,后來都丟棄了,如果留到現在不僅是一筆財產,也是一種文化。
多數人不知
扣戳的郵票同樣價值連城
一枚枚已郵寄過的郵票雖然老舊,仍難掩其光華。
“肯定多數人對此有誤區,認為扣過郵戳的郵票就不值錢了,其實不然,它可能價值連城。”87歲的劉彤老人是一位老集郵愛好者,曾是《吉林日報》的高級編輯,退休后創辦了《長春集郵》雜志,收藏郵票已有50多年。
“郵票作為過去書信流通的重要‘符號’,其實通過郵局郵寄后再收藏更有意義。”劉彤說,在過去幾屆全國集郵展中,獲得一等獎的作品多數都是保存完整、蓋過郵局郵戳、郵寄過的郵票。在集郵展中,許多評委都有一個共同的評選標準:郵寄過才算流通,流通的更有價值。
劉彤說,年輕的集郵愛好者一定要走出扣戳的郵票不值錢的誤區,只要是稀有的多數都是珍貴的,有時扣過郵戳的郵票可能價值連城,遇到了千萬不要錯過。只要市場上少見,連過去工廠發行的紀念郵票現在有可能價值翻了幾百倍甚至幾千倍……
牢記一點
扣戳的郵票一定保留信封
“很多人保存了不少過去的老郵票,本來特別稀有珍貴,可拿到集郵展中卻沒有一點兒競爭力,在市場上賣也不值錢。原因很簡單,當年只保留了郵票,而沒有把信封同時保留下來。”劉彤說,保留郵寄過的郵票一定要牢記一點,必須把信封一起保留起來,并保持完整性,這樣收藏才更有價值。
劉彤表示,收藏郵局扣戳的郵票和信封,除了保持它們的共同完整性外,還要保證整個信封和郵票畫面整潔干凈、郵戳清晰,只有滿足這幾點要求,收藏起來才更有價值。劉彤說,在他收藏的郵票里,有幾套價值不菲的珍貴郵票就屬于這種情況。
別小看一枚郵票
珍貴的能換一套住房
“猴票誕生于1980年,當時的市值僅為8分錢,發行不到500萬枚,如今市場上較為罕見,每枚價值都已超過萬元。不過短短30年時間,價值翻了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房振樓老人也是一位集郵愛好者,在30多年集郵經歷中,不僅收藏了許多珍貴的郵票,更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在交流中他說,千萬別小看這一枚枚小郵票,其實里面記錄的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歷史。正因為這樣,才使它更有生命力。
因為每張郵票都與歷史有關,所以過去發行得越少現在越珍貴。一枚小小的郵票如今有的已經價值連城。如果告訴你,一枚薄薄的郵票價值幾百萬元,等同于一棟別墅,你完全不必大驚小怪。以清代紅印花小壹元郵票為例,現在全球只有21枚,而國內只有上海的兩位民間集郵愛好者收藏了兩枚,另外19枚都分散在國外。這枚郵票因為珍稀和名氣已成為無價之寶。
收集紀念郵票
若干年后就是一筆財富
老郵票找不到了,收集起來太困難,新郵票發行量那么大,還有收藏價值嗎?
“老輩人集郵都不是為了錢,而是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吉林省集郵協會的吳志欣表示,現在年輕人集郵多數看的是能否升值,與過去老輩人集郵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但恰恰因為起步晚,很多郵票發行量大,所以賺不到大錢。吳志欣認為,集郵從文化角度講是在陶冶情操,從投資角度講要看長遠、放長線。例如,現在收集一些紀念郵票,若干年后對家庭、兒女來說都將是一筆不小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下一步,他們計劃讓集郵活動走進社區和學校,通過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集郵,參與集郵,讓集郵文化深入人心。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