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跪拜本無罪,只因時代已變遷!作為彰顯封建等級禮教最為典型的禮節行為,跪拜禮曾經成為追求平等的有識之士首先要唾棄的禮節,但近年這種“禮節”卻有重返神壇之勢,既有錢文忠跪拜季祥林,也有趙本山收徒行跪拜禮,周其鳳為母親祝壽跪拜等,無一例外,這些行為均紛紛遭受輿論指責,而近日,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等眾多具有美術官方背景的“名家”同樣被卷入“跪拜門”事件,一組北京鳳凰嶺書院開學典禮上學員跪拜老師的照片瘋傳網絡,引發眾多網友爭論,“恥辱”“作秀”“腐朽的封建思想”等詞不絕于耳。
實際上,跪拜本身并沒有對錯,漢代以前,席地而坐,坐與今天意義上的跪并沒有多少差別,只是漢代以后,高座凳椅出現,坐的姿勢完全改變,才有了跪的意義。再者,孔子在《論語·子罕》中強調“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跪拜君主成為了孔子首推的禮節,而漢武帝之后,獨尊儒術,為的就是通過儒家的禮教學說,來強化等級觀念,跪拜從此被賦予新的使命與意義。它將代表著后輩對前輩,下層對上層,臣下對君主尊敬或彰顯層級關系的重要動作。
正由于跪拜具有如此的階級表征意義,它在1912年,南京臨時國民政府成立之初,便被廢除,它的廢除標志著人人平等的社會觀念已經到來。
我們姑且說周其鳳為母祝壽下跪算孝義,哪怕有作秀嫌疑;錢文忠跪拜季祥林也就是個人行為,而作為民間雜耍的代表趙本山收徒行跪拜禮也充其量算個其自娛自樂,看客們笑笑也罷。然而,具有官方背景的“楊曉陽們”的集體行為,雖然當天活動并非其所在的國家單位主辦,但其身份卻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鳳凰嶺書院教務長韓國棟稱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師重教”,并強調形式本身就來自于儒家傳統文化。要傳承儒家文化,就非要借這種彰顯“等級制度”的行為來體現嗎?中華民族好不容易在60多年前才“站了起來”,這一跪下去是奴性回歸還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竊以為,握手、作揖、鞠躬同樣是肅穆、嚴肅的,足以表達尊敬的行為。而所謂的“尊師重道”,只不過是拿傳統文化當作某種隱藏動機的擋箭牌罷了。
近年,畫院美協等官辦藝術機構或組織,已經逐漸被調侃為“藝術衙門”。各種“主席”、“院長”遍地都是,昔日藝術家華麗轉身為“官老爺”,一個省級的書法家協會竟出現62位副主席,“官員”之龐大,是說明藝術繁榮,還是官階利益驅使?
鳳凰嶺書院教務長韓國棟解釋楊曉陽剛開始并不同意,后來經“解釋”后才應允。如此說明,跪拜本身并非雙方認真慎重的討論結果。自古工藝匠人授徒,雖行叩拜入門儀式,但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徒關系僅次于父子,徒弟一入師門全由師父管教,父母也無權干預。要建立如此重大的關系,不行叩拜大禮不足以表達隆重??僧斎兆系睦蠋焸冊?ldquo;被安排”跪拜的情況下,難道他們能保證可以如同跪拜一樣莊重地重視那些學生嗎?既然老師們是被“擺上座”的,那跪拜的學生們又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如雙方都并不是真心,如此的行為到底是作秀還是對尊師重道的褻瀆?值得商榷!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如雙方行為均為“被安排”,那么,作為中國藝術領域最高的組織機構之一——中國國家畫院的院長或導師們,理應對傳統文化早已爛熟于心,跪拜之隆重絕非兒戲,但他們面對活動方的這種安排,沒有堅決拒絕反而樂于接受,是不理解跪拜的含義還是對自己地位的自我認可?同樣,下跪者愿意下跪的動機是認可座上畫家的藝術修養還是背后的官階身份,似乎也是整個事件的關鍵!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