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的拍賣市場,古董懷表頻頻亮相,古董懷表之所以身價不菲,主要是因其存世量稀少,而品相尚佳的更是少之又少。一只銀殼的百花圖懷表,8年前才5萬元,現在已經15萬元。而一只1830年~1850年間的清朝二問懷表,拍出了13萬瑞士法郎的高價。懷表價值主要體現在其機械技術方面,以及其機械技術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淵源。直到如今,許多懷表工藝都是秘而不宣的商業機密,增加了收藏魅力。
古董懷表是價值極高的藝術品
有人覺得懷表的華麗在外:琺瑯面、黃金殼、微雕畫……也有人覺得懷表的華麗在內:透過那穿越時間的古典審美,能看見幾個世紀前人們的生活狀態。其實,懷表是一種結構精妙的復雜器械,盡管外表華麗,但它始終有著一顆理性的“心”。
懷表樣式精美,材質優良,即使有些指針已不能運轉,但在真正的收藏家眼里,它仍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透過那古老的機芯,讓我們共同開啟一場關于時間的旅行。
懷表是國際藝術品收藏的主流項目之一。在很多人眼中,懷表不僅是古董,還是一種欣賞價值極高的藝術品。與如今大批量生產的腕表相比,其存世量也大幅減少。有人說,1930年是一個分水嶺,之前是懷表的時代,之后則為腕表的時代,懷表從此進入古董行列。剛入門的收藏者往往會覺得,懷表其實就是個老物件,沒有什么功能。但對于真正的技術派玩家,懷表華麗外表下的復雜精妙結構才是他們所癡迷的。
懷表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生產,幾乎所有的鐘表結構、功能都能在懷表的傳承與發展中有所體現。在懷表上,也會有各種各樣不成熟的機械結構,“這恰好能讓我們看到整個鐘表的發展歷史”,或者,這也正是懷表的特別之處。

懷表收藏價值取決于三要素
懷表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不但記錄了鐘表歷史上的許多發明與創新,而且在外觀裝飾上也體現出不同藝術時期的風格。懷表除了是一種實用品之外,還是一種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懷表的收藏價值取決于三個要素:其一是材質。懷表在當時既是計時工具,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所以當時能夠找得到的名貴材質幾乎都被用到了懷表的制作上,包括南非鉆石、藍寶石、紅寶石、黃金、白銀、珍珠等等,這些名貴材質無疑增加了懷表的身價和保值能力。其二是功能。普通的懷表只有計時功能,但是一流的懷表能有好幾種復雜功能,比如萬年歷、自鳴報時、碼表等,如果有這些功能中的一種,已經高出普通懷表,如果能將這些復雜功能集于一身,收藏價值就要翻上幾倍。其三是佩戴者。如果有皇室佩戴過或者某位名人佩戴過的“光輝歷史”,懷表的收藏價值將更高。
收藏古董懷表寧愿收一塊好的,也強過收幾塊普通的。像百達翡麗(patekphilippe)品牌的鐘表歷來被認為是頂級制表傳統的象征,從1839年在瑞士日內瓦建廠以來,它制作的產品都稱得上是鐘表中的藝術品。還有“天儀飛輪”懷表,也叫作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表制造工藝中的極高水平,由于其獨特的運行方式,已經把鐘表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歷來被譽為“表中之王”。

收藏古董懷表需先辨別真假
古董鐘表在收藏界一直都被視為“香餑餑”,很多人都有投資和收藏的意向。至于帶有濃重時代印記的懷表,因蘊含獨特的貴族氣質和紳士韻味,既適于收藏,又可于把玩欣賞之間,品味到精工巧藝的非凡魅力,構成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會話。因此,許多收藏家對懷表情有獨鐘,每得佳品,常常是喜不自勝,高興得不得了。
就造型而言,常見的古董懷表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面上加有表蓋的獵用式,另一類是不加表蓋的敞開式。另外,還有相對較為少見的只加部分表蓋、露出指針的半獵用式,以及兩面都有表蓋的“悶表”。

收藏古董懷表,外觀品相是重中之重,除了殼罩、表蓋、表鏈這些組件要保持完整,機芯的設計風格、規格大小也應和組件吻合協調,尤其要注意有奸商換以其他品牌、規格的機芯進行改裝。同時,表盤和指針要沒有開裂受損、浸水脫色或翻新的情況。此外也要避免投機心理,冀望投資以后短期內就收到回報。畢竟,只有在收集的過程中感受到賞玩的快樂,與藏品形成精神意識上的交流,才是收藏的至高境界。
簡單地說,手表與懷表,初步的鑒別是驗證機芯。瑞士系列品牌早在兩個世紀前就習慣將品牌名稱與型號鑄刻在機芯周圍,字體均勻清晰,造假困難較大;只有看得見這些標志的手表或懷表,才可能是真正的名表。而且,由于鑄造工藝精湛,名表的機芯即使時隔多年后依然光潔如新,不會出現生銹變形的情況。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