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36家參展機構中,經營家具的展商所占比例超過了三分之一,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大觀堂帶來的清早期黃花梨圈椅一對
這幾年,隨著歐美、香港古董家具市場的縮小和內地市場的攀升,明式家具的交易中心逐漸轉移到了內地。比如,香港黑國強先生的研木得益、馬可樂先生的可樂居、王就穩先生創立的恒藝館等,這兩年都開始積極轉戰內地市場。

恒藝館帶來的清代竹雕西廂人物筆筒

研木得益黑國強先生帶來的明末黃花梨卍字花窗書柜
據黑國強先生說,本次藝術周帶來的一對明末清初黃花梨方角柜,十幾年前曾經他的手賣出去,中間幾經易手,現在又回到他的手里。他發現,這種現象越來越多,而且周期越來越短,說明供不應求,古董商們不得不去說服收藏家把藏品再次投放到市場上。
古代的家具在流傳過程中很多都流散了,能夠成對或者在流傳過程中又重聚是非常難得的,成對的古代家具屬于金字塔的頂尖,所以很多藏家追求成雙成對。據黑先生介紹,成對的古代家具在市場上越來越少,其價值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四。尤其是有些品類成對比較難,比如桌案類,價值的對比可能是一加一等于十。

可樂居帶來的明末清初黃花梨大提盒
黑國強先生具有三十年的從業經驗,對鑒定和修復黃花梨及紫檀家具極為熟悉。他介紹道:“對于古代家具來說,不僅需要看,有時候還要用手觸摸,甚至需要用手敲擊,通過聽聲音判斷材料的厚度。黃花梨的密度不均勻,有的時候雖然很薄,但敲擊的時候聽起來卻很堅實,有些很厚,但是敲擊的時候,聲音反而聽起來很松散。這可以作為估價的參考。”
他認為,現在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即原皮殼對家具的影響。國內最初開始興起家具收藏的時候,比較重視原皮殼。后來,隨著對古代家具的使用,隨著與現代家居的配合,他們慢慢接受了國際上流行的對古代家具重新修復打蠟的方式。黑先生本人贊同這種方式:“畢竟家具與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使用、觸摸會使黃花梨家具越變越亮。”

柴藝坊帶來的海南黃花梨透雕靠背圈椅,鄒鴻、周祖貴合作
正如黑國強先生所說,古代家具的數量有限,供不應求,即使易手的頻率大大提高,也還是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收藏需求,這時候老料新作明式家具成為藏家的一個選擇。來自海南的柴藝坊十幾年來就在收集海南黃花梨房梁等老料制作明式家具。
柴藝坊的理念是“賦予老料以新生”,所有家具使用的都是珍稀獨板老料,同比例仿照經典家具制作。他們認為,雖然大部分藏家會鐘愛老家具,但藏二代和藏三代可能會更注重變化,這種原汁原味仿經典明式的家具,以線造型,非常簡約,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而且,老料新作的家具在價格方面也比較適中,一套海南黃花梨老料的明式家具椅子188萬,而一對兒老的黃花梨家具至少要三四百萬。當然,他們并不是不想創新,而是擔心在明式家具還沒做好的前提下貿然談創新是唐突的,所以決定先走好第一步。

天啟堂的檀香紫檀雕西番蓮紋書柜
天啟堂的鄒自力先生主張與古為徒。他認為,現在很多家具都是使用機器批量制作的,過于呆板,很多所謂的新工藝往往是偷工減料,所以他倡導回歸嚴謹的傳統榫卯工藝,強調純手工制作,而且為了賦予家具個性和靈動,同一件家具的雕工、打磨都分別由一位師傅完成,每件作品上都有堂號、年號。從時間成本來說,這是不劃算的,一件家具可能需要好幾年。所以,十年來,他只為少數鑒賞者訂制家具。

萬乾堂的劉傳生先生設計制作的古典家具
除了古董家具外,可樂居的馬可樂先生也設計、改良明式家具。其中,有些家具是完全仿古代經典家具制作的,另外一些則是保留了古代家具的工藝和結構基礎上,根據當代人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身形等有所調整,更容易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有些古代家具的比例只適合古代居室,或者是按照當時主人的需求、身材特別制作的,所以,在比例上做了一些改動,以便更舒適一些。這樣的家具在適應現代人身形及審美情趣的同時,又保持著對中國古代家具審美的尊敬。
馬可樂先生的女兒馬睿女士認為,老家具與新中式都有存在的必要,受眾人群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愿意使用古代家具,有些人雖然喜歡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家具,但是在生活中使用的話會有一些壓力,所以他們選擇新中式家具,既保留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求,也可以契合生活需要。收藏家追捧的新中式家具,必須具備最頂尖的手工藝、設計感、文化內涵,料是否珍稀、昂貴倒是其次。金絲楠木華麗,緬甸花梨油潤,核桃木色深紋少,比較樸實……每一種木料都有獨特的個性,根據自己的審美尋找最適合的材質,才可以讓自己的家居生活更舒服。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