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文解字》中有說:在墻曰牅(you),在屋曰囪。早在人類穴居時期,為采光和通風的需要,人們便在穴頂鑿洞,謂之囪,是最早的窗。脫離穴居后,蓋起房屋居住,便在墻上開窗洞,謂之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窗的要求越來越高,窗的樣式也越來越多。
在中國古代窗被視為建筑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類主要有直欞窗、檻窗、支摘窗、漏窗等。在古人眼里,門窗有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而窗戶,作為室內探測外界,外界窺覷室內的眼睛,在整個建筑史中成為了獨到的風景。
【 直 欞 窗 】

直欞窗是欞條最為簡單的一種窗戶樣式,欞條豎向排列猶如柵欄。直欞窗因具體做法不同還可細分出不同種類,除了常見的豎向直欞條形式,還有破子欞窗和一馬三箭窗等變形。

破子欞窗的特點就在“破”字上,它的窗欞是將方形斷面的木料沿對角線斜破而成,即三角形斷面的尖端朝外,平的一面朝內,以便于在窗內糊紙,用來遮擋風沙、冷氣等。
【 檻 窗 】

檻窗是一種形制較高級的窗子,是一種隔扇窗,窗扇上下有轉軸,可以向里和向外開關。檻窗常與隔扇門保持統一形式,使得建筑外立面更為協調、統一、規整,皇家建筑上的窗子大多為檻窗形式,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和寺廟、祠堂也多有運用。
【 支 摘 窗 】

支摘窗是一種可以支起、摘下的窗子,明清以來在普通住宅中常用。支摘窗一般分為上下兩段,上端可以推起支起,下端則可以摘下,這就是支摘窗名稱的由來,也是它和檻窗最大的區別。
【 漏 窗 】

漏窗是一類形式較為自由的窗子,但是不能開啟。漏窗有溝通內外景物的作用,通過漏窗我們可以看到另一邊的景色,似通還隔,若隱若現。漏窗發展到后來,大多內置多姿多彩的圖案,本身就是優美的景點。
【 空 窗 】

空窗與漏窗的區別是,空窗只有窗洞而沒有窗欞,在建筑中,如果空窗屬于“虛”的要素的話,那么漏窗則是“半實半虛”的要素。空窗的設置可以使幾個空間互相穿插滲透,將內外景致融為一體,又能增加景深,擴大空間,獲得深邃而優美的意境。
【 天 窗 】

除了開設于墻上的窗子,還有極小部分居民使用天窗,也就是開設于屋頂的窗子,多用于采光。較為講究的天窗多用亭式或屋式結構,在亭或屋的四面開窗,與大屋頂形成統一的格調,并使建筑的造型更為豐富優美。
【 地 坪 窗 】

地坪窗又叫“勾欄檻窗”,多用于建筑次間的廊柱之間的欄桿之上,與欄桿連在一起安裝,并且多臨水而設,開窗后即可坐在欄桿上欣賞風景。
【窗的發展期——漢、唐】
據史料記載,漢代窗的形制已十分完備,從漢代出土的明器可見一斑。漢代房屋的窗飾一般設在門的一側或兩側,甚至有的門上部出現橫窗,應是“閃電窗”和“橫披窗”的前身。窗的形狀有長方、方、圓等,窗欞式樣以斜方格為主,還有直欞、橫欞、網紋、鎖紋等。漢代窗大多安在墻中,有的外加寵形格子,也有安裝在外墻披上的欞窗,古文獻中稱為“交窗”,是窗在洞外安裝的一種“風窗”形式。漢代室內窗前常施帳幕,這便是窗簾的前身。


南北朝時期,北魏和東魏宅院圍墻上出現成排的直欞窗,房屋墻上多設直欞窗懸掛幕簾與帳幕。唐代房屋空間宏大,窗的面積也隨之增大,并產生了啟閉功能,從而使室內通風采光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這一時期的住宅沿襲魏晉的遺風,以四廊連接房屋組成的復雜多變的庭院,四廊上裝有連續的直欞窗,這顯然是南北朝風格的延續與發展。唐代盛行直欞窗,直欞窗又有破子欞窗與版欞窗等。直欞窗的欞條多為奇數,欞條過長時在中間加承欞串,留存至今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的樓窗與之有想似神韻。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窗的成熟期——宋、遼、金】
宋至遼金時期,直欞窗仍常見。宋代著名的建筑術書《營造法式》中記載了破子欞窗、版欞窗、睒電窗和闌檻鉤窗等四種窗樣式,這些應該是當時較為有代表性的窗飾形制。宋代手工業發達,北宋時期的木構架建筑在唐五代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裝修上大量使用落花流水地長窗及可開啟的隔扇(格門)、闌檻等結構。欞條造型豐富多變的窗飾,不僅使建筑立面增色,也使室內通風采光得到進一步改善。

從古至今,不管是文人雅士還是平民百姓,在自己的窗戶上都愿意多下工夫,達到外在和內在的統一和諧。古窗,作為古代文化的一個縮影,吸引著現代人的關注,甚或成為了現代建筑中的潮流樣式。能格出一墻的浪漫,唯有中國風之魅力古窗。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