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人如果想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電影或者電視,但現(xiàn)在的影視劇所反映的生活都是不真實的。隨著時間推移,很多東西被淡忘了,很多東西消失了,很難還原古代人的生活。
想了解古代人的生活,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觀看古代的文獻記錄。關(guān)于北宋可以看《東京夢華錄》,關(guān)于南宋可以看《武林舊事》、《夢梁錄》,再近些的可以從明清筆記中了解。這是最全面準確的方式,但是對于習慣現(xiàn)代文化的人來說,看這些作品的時候,必然有理解的障礙,滿眼的字都認得,卻不知道到底在說什么。
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想留住場境的最直接方式是提筆作畫,眾多古代畫家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畫作,詳細描述了跟今天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堪稱“人肉相機”。
在眾多的“人肉相機”中,李嵩是出色的一位。
李嵩(1166~1243),宋錢塘(今杭州)人。出身貧寒,年少時曾以木工為業(yè)。好繪畫,頗遠繩墨。被宮廷畫家李從訓收為養(yǎng)子,承授畫技,終成一代名家。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三朝(1190―1264)畫院待詔,時人尊之為“三朝老畫師”。工畫人物道釋,得從訓遺意,尤長于界畫。所作有精工鮮麗之院體畫,作品甚豐,僅著錄者就達50多幅。如《明皇斗雞圖》《花籃圖》;有白描淡色之風俗畫,如《貨郎圖》;也有水墨渲染之山水畫,如《西湖圖》等。他的繪畫題材豐富多彩,從宮廷到民間、從城市到農(nóng)村、從生產(chǎn)到生活、從吃喝到娛樂,為我們記錄了許多的宋代風情。

李嵩 貨郎圖 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人物風俗畫卷,畫面上貨郎肩挑雜貨擔,不堪重負的彎著腰,歡呼雀躍的兒童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貨擔上物品繁多,不勝枚舉,從鍋碗盤碟、兒童玩具到瓜果糕點,無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fā)達的南宋時期,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貨郎們不僅為偏僻的鄉(xiāng)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貨郎的到來往往象節(jié)日般熱鬧,李嵩在圖中就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畫家借助貨郎這一題材表現(xiàn)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個側(cè)面,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雖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卻真實地記錄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學家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畫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線描勾勒,細秀的筆劃輔以淡雅的設(shè)色,使畫面古樸沉著。人物動態(tài)鮮明,無一雷同,顯示出畫家的寫實功底,繁而不亂的貨物描繪得一絲不茍。

李嵩 貨郎圖 大都會博物館藏

李嵩 西湖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全圖采用鳥瞰構(gòu)圖形式,畫的中央一片空白,為西湖湖面,湖上方山巒起伏,南北高峰對峙,蘇堤六橋隱約。全圖工筆寫意兼用,墨色清淡洗練,用筆老到。這幅西湖圖未必是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筆法最精湛的畫卷,但卻是最能說明古代西湖全貌的作品,作為“人肉相機”,李嵩做到了。

李嵩 錢塘觀潮圖 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畫作者并沒有以其擅長的細膩精微的表現(xiàn)手法再現(xiàn)皇家殿宇的巍峨輝煌、臨安城池的雄偉整飭、“歲歲觀潮樂”的繁華熱烈,而只以簡括的筆法寫出成片的半露瓦頂于薄霧樹影之中朦朧隱現(xiàn),茂林中三面圍墻的寬大空場或許即南宋的宮室所在,意境頗顯空寂。

李嵩 聽阮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園中高木奇石,枝葉掩映翁郁,樹下士人持拂閑坐于榻上,左腿盤起,聆聽撥阮演樂并賞古玩。旁有儀態(tài)嬌美仕女,焚香、拈花、持扇隨侍,人物線條流暢。床面為藤編軟屜,透氣適合炎夏使用;床榻上置有直搭腦交椅式躺椅,沒有腿足,供坐時后背依靠的調(diào)節(jié)式活動支架,一般適合在床上或席上使用。榻前方形香幾有束腰、直腿、下為如意足、托泥。此方幾造型與床榻成組用以承放香爐。

李嵩 觀燈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嵩 龍骨車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李嵩 骷髏幻戲圖 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中一大骷髏席地而坐,用懸絲在操縱著一個小骷髏。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種——懸絲傀儡演出。當然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表演是由人來操縱的,而以骷髏為主角的寓意大約是反映了人生命運的虛幻、無常,倏忽幻滅之意。骷髏骨骼畫的比較準確,表現(xiàn)了畫家對人體骨骼的了解,畫面干凈、利索。

李嵩 赤壁圖冊頁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shù)博物館

李嵩 月夜看潮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月夜看潮圖》所畫即南宋時臨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觀海潮的情形。此圖繪杭州歲歲觀潮之樂,臺榭亭閣,花木奇秀,影映湖山。天際皎月高懸,沿岸豪門貴宦的平臺閣樓上,多人佇立觀賞卷涌而來的浪潮;人物皆以粉點成形,再用墨筆勾勒,從而充分展示了當時人們中秋夜觀海潮的壯觀情形。

李嵩 水殿招涼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屋頂形象和細部裝飾很豐富,此圖為重檐十字脊歇山頂(由兩個歇山頂十字相交而成,因在原屋檐下添加一層小檐,稱為重檐。) 屋檐兩頭微微上翹,幾條高起屋脊端頭有獸頭的收束構(gòu)件(用以保護屋面兩坡易漏雨的部份),垂脊前端則有仙人、蹲獸裝飾。屋頂瓦隴與瓦當、飛椽、套獸繪法皆極細膩,屋頂山花面搏風版相當寬闊,正中安置垂魚,沿邊又有惹草裝飾。圖畫中屋檐下方闌額(檐柱之間起聯(lián)系及承重作用的矩形橫木)上安補間鋪作,當心間用兩朵,次間各用一朵,完全符合宋代木匠建屋的技術(shù)規(guī)則,臨水殿建在水邊或花叢之旁,構(gòu)造靈活多樣。畫上有閘引湖水入渠道,流至宮苑內(nèi)。建在池沼上的盝頂廊橋,下用地 ,上有排叉柱,柱上架額,額間架梁,是研究宋代橋梁、水閘的寶貴資料。

李嵩 焚香祝圣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珍稀奇打造企業(yè)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
注:本文部分內(nèi)容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