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鏈接:
1649年,“大西王”張獻忠在彭山區江口境內遭到明將楊展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其滿載金銀的木船沉入江底,留下千船沉銀之謎。據四川歷史專家估算,張獻忠兵敗之前,至少擁有白銀數千萬兩,按購買力折算,價值相當于今天的數百億元人民幣。

挖掘現場 抽水中
事隔近四百年,考古人員確認了寶藏的所在地:四川彭山縣的岷江段,張獻忠沉銀傳說有了實證。
截止到前天,出水文物超過10000件!

出水大量純金首飾
除此前發現的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外,國家考古隊陸續發現了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這些首飾在水下浸泡了三百多年依然光彩奪目、魅力十足↓


出水金冊:為明王朝冊封藩王及妃嬪,郡王及妃嬪所用。

金簪

金戒指

金耳環

西王賞功金幣(2011年拍賣會上,一枚價值230萬元)

西王賞功銀幣

大順通寶銅幣
江底有兵器
此外,此次考古還首次出水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出水兵器
為何會出現兵器?
難道張獻忠當年真的在江口處與明軍“大干”了一場?
專家們說了,彭山江口歷史上發生過七次水戰,也有可能是其他時候掉進去的。
這些兵器是不是張獻忠所用,是不是大戰楊展時掉入彭山江口的,還需要專家進一步論證。

出水兵器
這些首飾和兵器的出水,基本確認了張獻忠江口之戰的地點,出水文物是確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物理探測
沉銀還是沉船?
虎鈕金印、五十兩金錠、金封冊、兵器……
隨著發現的寶貝越來越多,外界的疑問也越來越多:
既然發現的寶物中有金、有銀、有鐵……
為啥非要叫“江口沉銀”、“張獻忠沉銀”……
而不叫“江口沉寶”或“江口沉船”?

虎鈕金銀

金錠
其實,從彭山江口出土的文物,以及張獻忠在此大戰楊展的歷史記錄來看,叫“江口沉船”或者“江口沉寶”可能更準確一些。
但最終經過討論,大家認為,從尊重歷史、尊重民俗的角度,既然民間一直叫“張獻忠沉銀”、“江口沉銀”,就沿襲這一傳統說法。
此外,最早發現的出土銀錠由木筒包裹,這和史料記載中張獻忠“木槽夾銀”說法十分吻合。這便是最早“張獻忠沉銀”、“江口沉銀”的由來。

木槽夾銀
未來的發掘更值得期待
其實,第一階段的挖掘,只鎖定了2萬平方的面積,但挖到的文物數量,就足以讓專家們震撼了!

被圍堰隔離開的岷江彭山段考古現場
下一步,專業考古隊還會對水下遺址的面積范圍做進一步的確認,在未來的一個多月,也就是夏季暴雨和洪水到來之前(豐水期是沒有辦法考古的),要把今年預定的范圍挖掘完畢。


科學考古(物理探測)
此外,根據民間傳說,張獻忠當年沉銀之地其實不止一處,整條岷江都可能有文物散落。
如果傳言為真,經過三百多年河水沖流作用,部分文物也許會被沖刷到別處。
因而專家預判,未來的發掘更值得期待。

為了不漏掉一件文物,所有沙石都得經過篩選機篩選。

發掘現場進行了嚴密的保護,進出都要過安檢。

發掘與保護雙管齊下,“文物移動醫院”有點萌。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