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質上,演藝明星醉心硯池,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趙忠祥畫驢,趙本山寫字,都整得有模有樣。加之董浩、朱軍、張鐵林、姜昆、唐國強、盧奇、王小丫、周杰倫一應人等,組建起中國的第二美協和第二書協,與專業人士叫一叫板,恐也不是什么難事。趙本山的一幅書法《龍騰鳳舞》,以92萬元的天價成交,只要會一年級算術的人就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哇,一個字合23萬元啊!以致有人竟調侃地說,本山大叔現在去參加明星們的豪華婚禮,只需帶一紙一筆,即便喝高了,隨便一抹,也是一輛“寶馬”呢!難怪有書畫家感嘆,真乃生不逢時,“臨渴掘井”已遠勝于“未雨綢繆”,照此下去,吾輩每日就算一粥一飯,怕亦難保矣!

演藝明星的書畫,究竟有無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換句白話,也就是他們的作品到底值不值這么多錢?
按照中國的文化傳統,琴棋書畫,對于文化人來講,既是修身養性之根基,也是繼承文化之溫床,可謂渾然一體,不能分割,歷代文人雅士,均將其列為人生必修課。不是說么,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而它們之間的關系及影響,也如土與樹,樹與葉,葉與根,根與水一樣,既相互依存,又各自獨立。撫琴而及書法之行云流水,博弈而及繪畫之謀篇布局,其“跨界”的學習,使得中國的文化傳統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充滿了高深的智慧和幽遠的意境。中國古代的文人或藝術家,據可證資料,除了“專攻之術業”,是不可能用這種極具“親緣關系”的衍生品,來換房換車換酒喝的,“詩外的功夫”等閑適之作,對祖宗們而言,只是修身養性,進而提升精神境界的一種手段,怡情可以,談錢就未免有些太不靠譜啦。即便到了近代現代,這樣的理念,也一直被人們堅守著。女為悅己者而容,士為知己者而死。一哄而起不問青白地收藏或拍賣,或許只能發生在我們今天所處的沒有知性和理性的時代。當然,我與明星們無冤無仇,也不想拿他們寫字畫畫來說事兒,只是某種現象一旦成為公眾的焦點,你就要考慮一下其產生的影響,還有作為一個社會人最基本的行為底線。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