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書信在手中展開時,也許已經沒有了墨香,但那只言片語間,卻有著別人都不懂的情誼。

呂嘉問《與元翰札》
書信,也叫手札,是沒有手機網絡時兩個人溝通的方式之一。只是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寫信的人越來越少,情人、父母翹首盼書信的場景一去不返,讀信如見人的驚喜也漸去漸遠。

陳奕禧致舜徒二札
其實,書信之中,撇去所述之事,總會有些小細節讓人感動。而崇尚君子之風的古人們,講究對人說話要尊重,談吐文雅不唐突。寫出來,則更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字里行間的揖讓進退之態盡顯無疑。
一
啟始
惠書敬悉,甚以為慰。
頃接大示,如見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近屢奉箋,至感厚誼深情。
接獲手書,情意拳拳,至不歡愉。
日前曾奉尺牘,意其已抵左右。
捧讀知已惠書,音容笑顏,歷歷在目。
昨得書箋,反復讀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史可法二札
二
思念
別后月余,殊深馳系。
故園念切,夢寐神馳。
握別以來,深感寂寞,近況如何,甚念。
相距甚遠,不能聚首,轉寄文墨,時通消息。
別亦良久,甚以為懷,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讀惠書,宛如天外飛來,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長懷盛德,聊吐愚衷,謹憑鴻雁之傳,佇望白云之信。

范仲淹《遠行帖》
三
欽佩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久慕英才,拜謁如渴。
頃讀誨語,如聞金玉良言,茅塞頓開。
謹蒙誨教,疑或冰釋,勝似春風甘霖灌頂。
蒙惠書并賜佳作,浩如河漢,理至還必須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見,或有新作,望莫遺愚友之駑,尚請隨時見示為盼。

蘇洵《道中帖》
四
問病
聞君欠安,甚為懸念。
頃聞您臥榻數日,心甚系念。
聞君甚念,無奈事務纏身,
未能前來請安,懇請慎疾自愛。
尊恙已大愈否?
貴體新全,望珍攝自重,衣餐增適,動定咸宜。
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豈附焉,
來日方長,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聞貴體康復,至為慰藉。
重病新愈,望調養有序,節勞為盼。

陸機《平復帖》
五
時令問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鶯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萬珍重。
盛暑之后,繼以炎秋,務望尚自珍為盼。
秋色宜人,望養志和神。
日來寒威愈烈火,伏維福躬無恙。
寒風苦雨,懇請厚自珍愛。
近聞貴地大風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風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楊凝式《韭花帖》
六
祝賀
賀新婚:忽鳴燕賀,且祝新禧。
賀新婚:頃聞吉音,欣逢嘉禮,遙祝如魚得水,并蒂花開,嘉賀嘉祝。
祝壽:謹頌受壽家多,長命百歲。
祝壽:喜賀福壽雙全,恭賀全家安好,壽星永照。
賀生兒女:弄璋之喜,可慶可賀。(賀生子)
賀生兒女: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賀生女)

王徽之《新月帖》
七
致謝
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
感荷高情,非只語片言所能鳴謝。
承蒙諄諄忠告,銘感五衷。
如此厚贈,實深惶悚,但來從遠道,卻之不恭,因即拜領。

蔡襄《持書帖》
八
致歉
惠書敬悉,甚感盛情,遲復為歉。
奉讀惠書,久未作復,罪甚罪甚。
惠書已悉,近因瑣務,未即奉答為歉。
數奉臺函,未暇修復,抱歉良深。
前事有負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蔡襄《入春帖》
九
拜托
冒味唐突干請,惟望幸許。
拜托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
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
鑒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盡力相助。
人生友誼,唯君多誼,切望惠澤大諉,鼎力為之。

蘇軾《久留帖》
十
致哀
驚聞××作古,家失棟材,悲痛萬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節哀順變。
死者已矣,生者懇請多多保重。
驚承訃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無不同深惋惜。

蔡襄《謝郎帖》
十一
贈物
奉呈薄資,尚望笑納為幸。
所奉禮品雖微不足道,但物輕情意重,望勿嫌棄。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納。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為數甚微,將意而已。

蘇軾《北游帖》
十二
請教
風雨同舟,愿聞明教。
倘承不吝賜教,幸甚幸甚。
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
一切懇請詳示,萬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隨時賜示為盼。
倘有所聞,尚祈見告,俾資改進,不勝為盼。

司馬光《天圣帖》
十三
商討
愚直之言,尚祈嘉納。
叨稱至好,故敢緘阻,草瀝數行,請鑒納。
吾敬先生,尤愛真理,故秉筆直陳,希原諒之為禱。
緣承下詢,草復寸箋,種種尚須斟酌之處,尊意如何?

黃庭堅《苦筍賦》
十四
結束
臨書倉促,不盡欲言。
書不盡意,余言后續。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馳函寓意,佇望示復。
忙中即書,言不由衷,不足之處,恕見諒。

蘇過《貽孫帖》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