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兩件“玉衣”是由北京中博雅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委員會主任、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特聘鑒定專家牛福忠串起來的,用的是謝根榮給他的玉片。
牛福忠向法庭出具證言說,這兩件“玉衣”并不值多少錢,但謝根榮堅持要求他幫忙找專家做鑒定和評估。隨后,牛福忠找來了世界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主任王文祥、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楊富旭、中國寶玉石協會原秘書長李勁松、原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史樹青(已去世)5位專家。牛福忠證言顯示,這5位專家給玉衣寫了個文字說明,出了個評估價24億元。作為回報,謝根榮給了他們幾十萬元的評估費。謝根榮一審被法院以貸款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被評估報告蒙蔽了雙眼”的顏林壯和趙峰,因犯違法發放貸款罪、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被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0年和19年。

偽造的“金縷玉衣”

楊富旭中國寶玉石協會原副會長、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


楊伯達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考古系玉器碩士研究生導師

史樹青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開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等職,2007年因心臟衰竭去世。
對于大眾關心的文物專家馬未都曾說:“文物造假古來有之,自打有收藏的意識以來,造假一直伴隨著收藏。收藏練的就是眼力,玩的就是心跳。在現在食品乃至藥品都有人造假的時候,古董沒有造假的現象,是不太可能的。”由于古董收藏行業的特殊性,過去熱衷收藏并且能夠承受住這種造假帶來的后果的人,都有較強的經濟能力。

馬未都
“藏品造假很嚴重,70% 80%都是假的。特別是拍賣行出現之后,經營形式有變化。不只是有興趣的藏家買,一些權貴階層的有錢人也在買。這些買家不差錢,但精品文物數量有限,沒有假貨才怪!”一位瓷器店主說。
藝術品資源是有限的,面對巨大的需求,造假不可避免。想要通過藏品一夜暴富?更可能的是一夜返貧!很多人都幻想著通過收藏撿漏一夜暴富,那是否真的能通過收藏一夜暴富呢?馬未都告訴我們,確實有過有人買一件藏品獲利百萬甚至更多的例子,但是,一夜返貧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把全部財富賭在一件東西上,如果東西是假的,那一夜返貧就太正常了。而且在歷史上這種例子還很多,因為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有賭博心態,有賭博心態,那就有極大的可能會失手。
如果想要將收藏品看做投資理財的工具,那么切勿貪財。畢竟撿漏暴富的幾率跟中彩票差不了多少,而且只要不貪心,平時謹慎一些,可以杜絕大部分的騙局。而且收藏其實最講究的應該是樂趣,價格高低應該屬于錦上添花,而不是追求暴富。
收藏投資藝術品,切忌相信一家之言,首先自己要不斷學習更多的關于藏品的相關知識和歷史,多聽聽權威專家的講座,面對收藏市場,不要人云亦云,藏友們應“理論先行”,修煉自己的歷史、文化內功,并且“廣交好的藏友”,利用展覽、拍賣的機會多去接觸實物、仔細觀察。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