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小說的藝術結構,既宏偉壯闊,又嚴密精巧,以蜀漢為中心,抓住三國矛盾斗爭的主線,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井然有序;既曲折變化,又前后貫穿,賓主照應,脈絡分明。作者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到現實斗爭的尖銳矛盾中去,通過各自的言行來表現他們的性格。在語言上,小說采用淺近的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明快流暢,雅俗共賞。《三國演義》不愧為我國古代歷史小說的一座輝煌的里程碑。
近些年來,我國大陸、澳門和臺灣都發行了關于這部名著的紀念幣和郵票,郵票用圖文生動的描繪了小說《三國演義》里的經典橋段,到目前為止已經出了五組。
第一組誕生于1988年,內容包括: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鳳儀亭、煮酒論英雄和千里走單騎(小型張)

《三國演義》第一組

《三國演義》第一組小型張
1990年又出了第二組,內容包括:夜襲烏巢、三顧茅廬、單騎救主、大鬧長坂橋

《三國演義》第二組
1992年出了第三組,內容包括:舌戰群儒、智激孫權、蔣干盜書、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第三組
1994年出了第四組,內容包括:橫槊賦詩、劉備招親、威鎮逍遙津、火燒連營和赤壁鏖兵(小型張)

《三國演義》第四組

《三國演義》第四組小型張
1998年出了第五組,內容包括:白帝托孤、孔明班師、秋風五丈原、三分歸晉和空城計(小型張)

《三國演義》第五組

《三國演義》第五組小型張
這套《三國演義》系列郵票共23枚,其中20枚郵票,3枚小型張,以“桃園三結義”始,至“三分歸晉”而終,內容上基本包羅了三國時期的主要戰役和重大事件。但是這套郵票的一大特點就是諸葛亮出現在畫面中的占8枚,是出鏡率最高的“人物”,占據了整套郵票的大多數。
三國演義系列郵票前后共經歷了10年,可以說是在集郵收藏當中的經典之作,也是一個出名的主題郵票。它通過這五套郵票栩栩如生的把整個三國演義的故事展現在大家面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不少投資愛好者表示,收藏這套郵票可以說是紀念《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更是因為郵票本身帶有美麗足以讓他們癡迷。
此系列郵票以題材取勝,榮登方寸的名著故事基本上都家喻戶曉,除去收藏價值,其本身也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所以在郵票市上也較為引人關注,特別是早年發行的、數量較少的品種價格堅挺,而且存在一定升值空間,未來幾年或將成為郵票市場的主力軍,集郵愛好者可以適當關注名著系列早期品種。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